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书评三

    中国现代艺术的全景图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23日   10 版)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艺术史学者开始研究和写作中国美术史,其原因是西方之艺术史学逐渐从西欧中心向东方伸展,开始关注中东、印度、中国及日本艺术。进入20世纪后,对中国艺术的关注,成为西方之艺术史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向。另一方面则是鸦片战争后,西方人不断进入中国内地,考察中国艺术的遗迹,收集中国艺术资料,其间中国大量的瓷器(包括鸦片战争之前流入欧洲的瓷器等工艺品)、青铜器、陶器、书法、绘画、雕刻作品流入欧美博物馆,或被私人收藏,使西方人能够直观中国艺术,也为欧美艺术史学者研究中国艺术史带来了方便。法国的巴辽洛,英国的波西尔,美国的福开森等西方学者,写作了最早的一批中国艺术史著作。而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关注及有意识地收藏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说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鄄livan 1916—2013)起了开拓作用。

        苏立文1940年初来到中国,抗日战争中他曾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后到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工作,他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并与庞熏琹等中国艺术家交往,收集和购买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他娶了厦门姑娘吴环,吴环对他的艺术研究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四十年代,除了和庞熏琹及妻子丘堤成为好朋友外,又结交了吴作人、张安治、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国画家、油画家、漫画家及雕塑家,增加了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了解,他开始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艺术作较为系统的思考和研究。1959年,他在英国出版了《20世纪的中国艺术》(Chinese Ar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这在其后几十年中成为西方用英语出版的唯一一部有关中国现代艺术的专著,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现代艺术的最佳读本。

        1980年代,苏立文产生了将20世纪中国艺术较为完整地写出来的想法。从1989年开始,他又和妻子吴环多次来到中国,进一步收集资料,特别注意收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资料,并补充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资料。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英文版《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苏立文60多年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晶,作者付出了大量心血。此书分上下二册,共62万字,附彩色和黑白图片几百幅,并附1800名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小传。该书以西方人的眼光,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的全景图。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五个大部分,分别为,1900-1937:西方的冲击;1937-194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1976:毛泽东时代的艺术;其他种类和地区的艺术;毛泽东时代之后:艺术进入新时期。

        该书从20世纪初北京的传统绘画及上海画派说起,对北京的金城、陈师曾、齐白石和上海的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等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他们对20世纪中国绘画的巨大影响。并对北京的陈独秀等人的美术革命思潮,上海刘海粟的艺术革命观念和广东岭南画派的代表高剑父等人的新国画及中西折衷方法进行探讨。这些地方显示作者对画家及作品有敏锐的洞见力,同时对新的美术思潮、美术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有准确的把握能力,这成为本书的一个特点,即将社会思潮、艺术观念与思想的剖析,同艺术创作及艺术家作品的分析相结合,揭示艺术现象背后的社会思想根源。这一特点还体现在他对30年代初上海以倪贻德、庞熏琹为代表的决澜社的分析上,认为决澜社受到西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及达达主义观念与形式的影响。

        该书对新兴木刻运动和漫画、延安时期的革命艺术、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人与农民的美术活动、“文革”艺术、以及80年代的新潮美术、国画的再生、80年代末和90年初的新锐或前卫艺术家,以及雕塑、现代版画等内容,都分专章进行论述。特别是作者考虑到全方位展示中国20世纪艺术的成就,除重点介绍大陆艺术家外,还列专节介绍台湾与香港艺术,以及移居欧美和东南亚的中国艺术家的成就。如对台湾画家李石樵、杨英风、朱铭,从大陆到台湾的黄君壁,以及刘国松为代表的台湾现代画派“五月画会”,定居香港的丁衍庸,香港艺术家文楼、吕寿琨等做了介绍,对旅居欧美的画家潘玉良、常玉、赵无极、朱德群、曾幼荷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这使读者能在阅读此书时,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家,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或移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由于苏立文从40年代开始结交中国艺术家,后来长期在欧美工作,从中国大陆和海外收集到一些珍贵的资料,除了我们熟悉的一些材料外,还有一些新材料写进该书中,有一些虽然是小事件,但对了解20世纪中国艺术也有补充作用。例如该书记载20年代闻一多在清华工作时,曾为清华编印的刊物设计过封面;徐悲鸿等在法国的留学生因经济困难常常挨饿,有一次滑田友因饥饿在巴黎地铁站晕倒;黄宾虹因时间紧迫,在鉴定故宫绘画时,将一些真品误为赝品或存疑,这批作品因此未由国民党带往台湾,而留在北京故宫,现成为北京故宫收藏的珍品……该书既对张大千的艺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记载他造假画,用自造的石涛的假画换到黄宾虹的一幅石涛的真迹等。该书对海外中国艺术家如大家熟悉的潘玉良、赵无极作了介绍,同时还补充了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史女博士曾幼荷的绘画作品。在图片方面也有些补充,如附图中有关倪德的早期油画作品,丘堤的油画作品,以及张道藩的绘画作品图片(张道藩也是留法学画的学生,后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随国民党到台湾,他在当时是有影响的文化官员和画家,苏立文首次在现代艺术史中提及他)。这些材料,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20世纪中国艺术及艺术家都有一定帮助。

        该书作者苏立文作为一位西方的学者和艺术家,对中国社会和艺术的认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见,或者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如对新中国成立后,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表现革命历程重大题材的油画《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开缭》等,及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油画与国画人物画关注得不够,而对反右和“文革”的负面作用着墨太多。1950-70年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取得巨大成就,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油画史做出了贡献,并且对油画这一西方画种在中国扎根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书对画家的评价有个别地方受到作者个人艺术情趣的影响,如他对运用现代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比较推崇,而对运用写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的油画家则不大喜欢。这表现在他对2位著名艺术家林风眠和徐悲鸿的不同评价上。苏立文虽然晚至1988年才在香港见到林风眠,但早已仰慕,称林风眠是20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启蒙者,对林风眠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及吴冠中也都很推崇,可以说苏立文准确地指出林风眠及其学生赵无极、吴冠中等人的创作成就和现代绘画风格特点。但苏立文认为徐悲鸿的艺术水准刚刚及格,这当然只是他的个人见解,我们认为徐悲鸿在艺术教育、素描、油画与国画创作中都有较大的建树,不能说其艺术水平刚刚及格。另外,苏立文说1950至1953年徐悲鸿在中央美院担任院长只是挂一个虚名,没有实权,权力全掌握在延安过来的江丰、罗工柳、张仃、胡一川、王朝闻等党员画家手中,也不准确。实际上党和政府领导人都十分尊重徐悲鸿,注意发挥徐悲鸿在中央美院的教学、创作等方面的影响与领导作用。此外,徐悲鸿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这说明党和政府及美术界对徐悲鸿都是很信任的。

        值得一提的是,苏立文是西方最早关注中国现代艺术,并向西方人系统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艺术史家。他曾告诉我,40年代他就向美国驻中国使馆人员介绍过庞薰琹等艺术家,并购买他们的作品。他自己收藏的中国现代艺术家的油画、国画、雕塑、木刻、版画、书法、年画等作品,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还专门布置了一个陈列室陈列,我2007年4月在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到牛津苏立文家拜访,当时牛津大学博物馆正在维修,他收集的几百件中国现代艺术作品趁此维修停展之机,运往华盛顿展出。他当时对我说,这批作品准备全部捐给牛津大学博物馆并长期陈列。他还送给我一本由阿什莫林博物馆编印的他收藏作品的画册《现代中国艺术》。苏立文收藏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陈列和巡展,让西方观众能在西方国家直接观看中国20世纪的艺术作品,对向西方宣传介绍中国现代艺术起了很好的作用。他收集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中的部分重要原作和中国现代艺术的相关文献,2012年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他当时已96岁,展览期间还亲自来北京主持展览活动,并在中国美术馆就中国现代艺术有关问题面向公众开讲,深受欢迎。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不仅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现代艺术的窗口,获得西方读者的好评,该书的中译本,也一定会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苏立文已于2013年辞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苏立文的系列著作,是对苏立文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东西文化与艺术交流的使者的最好的纪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