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经典名篇新注释

    邱实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09日   20 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新出的《恭读论语——论语新注》、《恭读朱子读书法》是张二江先生研究国学的新着,有些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著者态度鲜明,用新儒家敬畏圣人的态度注释《论语》。著者在该书《自序》中写道:“用怎样的态度读《论语》?这样问,就如同问用怎样的态度读《圣经》、《古兰经》、佛经一样。我现在确定不移的态度是:起码要取像一个信徒读《圣经》那样的态度来恭读《论语》。”

        《论语》有《圣经》一类经书的功用,但本身不是宗教的经籍,人们可以说长道短而不必畏惧获祸。新儒家认为,孔子是人类向上精神的最高表现者,是圆融的圣人,高于超越的圣人和一切其他类人们所崇敬的人格。著者在《自序》中引用了唐君毅先生《孔子与人格世界》的文字,用来说明这一点,并赞成徐复观的主张:任何学问,都应当批评,都可以反对;但在批评反对之前,一定应先做了解的工作。要了解一门学问,必须先很客观地顺随着这门学问的途径去弄清楚它的底蕴。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所作的批评并不算少,而中国学问的本身也应当经过一番批判而始能真正地新生。但即使是在学问的某一部门中很有成就的人,其对中国文化的批评,也有许多不当之处,其原因即在于此。

        二是所作注释既传统又新颖。该书在注释时作了点“简议”,“简议”内在的主线是“内圣”之学,也就是性理之学。这是孔子立教的大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且为孔子之后众多优秀学者作过最为有益、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最主要的,是孔子本人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他所说的“道”便是仁。

        著者随文所作的“简议”,旨在引导读者平心静气地面对孔子师生,了解到人之为人的大道、了解到中国人人之为人的大道。这是同类书中所没有的。

        三是该书疏释中国古文献的功力深厚。近年来“国学热”,讲解国学的出版物不少,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的给古文献作注者,功力不够。要么太专业,缺乏对全篇古文献的总体目光;要么训诂学的基础修养不够,并未真正弄懂,就轻下论断;或者如郑樵指出的,只有书本知识,没有田野耕作一类的经验,因而只能是闭门造车。

        对于那些解释不准确、有疑问之处,该书作者都要就所有的资料重新考证,考证至自己放心才下定论。实在搞不清楚的,或权从前儒之说,或讲明所疑,万不敢轻从“离经叛道”的今人的“今读”、“戏说”、“我说”。在作者看来,前人未解不解的难题,自己不人云亦云,即使解错了,也可为后来者提供一点借鉴。读者可从该书中看到作者付出的艰辛努力。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教授弟子的读书法,为其弟子所辑。是中国古代学者如何读经并循经而践行的经验总结,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笔者从未读到过单行本,更没有读到过现代标点精校本。现在张二江先生将其辑校成书,是为喜爱读书的人、为有志于做学问者做了件有益的工作。

        《朱子读书法》分为七个部分:纲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恭读〈朱子读书法〉》介绍:“纲领”是讲读书目的,读书必要,把书读好的途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是讲读书方法,是最为紧要之语。“切己体察”,是讲把圣人教导用于自身,让自己“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即所谓的修身,从而使圣贤之说成为当下有用的东西,这是中国儒家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风的体现。“着紧用力”,是讲两个方面,一是致知,二是践行。这都须狠下工夫,吃得苦,肯用力。“居敬持志”,则是在学成的层面上更进一步,终生不懈怠,精益求精。

        著者在《序》中指出:朱子所说的读书,是以读圣贤书为基底、以读一切书为辅助的读书;是以进德、致知为读书目的、以读圣贤书为进德主要途径的读书,是边读边实践,让自己成为宇宙间第一等人格高尚的人的读书。读圣贤书主要是读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孔、孟之书。照朱熹所说的去读书,熟悉传统经典,再辅以现代科学新知识,下学而上达,必能学有所成。学者则能成为有真才实学、有良心的学者,普通人则能成为言行有本、自信自强的人。当然,普通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熟悉大部头传统经典,但学习了解基本的精华是必要的。

        总之,这两本书写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值得一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