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为“批评”拨乱反正 重树学院批评体制

    浙师大儿童文学名家五年批评声音结集出版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2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彭学军、张之路、殷健灵、沈石溪、毛芦芦、汤汤、萧萍、李姗姗、陈柳环、林芳萍等十位儿童文学名家,从2008年开始,依次走进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坦然接受来自学者、评论者的批评。“希望通过针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开放研讨,尝试在儿童文学领域重建一种富于独立批评精神的‘学院批评’生态。”浙师大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表示。据了解,记录浙师大五年期间儿童文学批评声音的《红楼儿童文学对话》近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四五年前,有感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研讨氛围的走样,我曾经跟几个朋友交流,我想利用浙师大这个偏僻、相对远离话语中心、相对超脱的环境与平台,尝试建立一种学院的学术研讨体制——一种保持了与学院身份相符的、相对超脱的学术身份和心态,发挥学院所应该具有的独立、严谨、坦诚、纯粹批评精神的学术探讨制度。”方卫平表示,在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空前盛兴、众声喧哗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种批评精神的坚持和召回,更应成为批评相对于文学的一种道义与承诺。而作家们坦然面对批评、接纳批评的胸襟和气度,成为了红楼儿童文学系列研讨会树立起的另一种精神。

        据了解,《红楼儿童文学对话》为十场研讨会相关内容的精彩汇编,包括十场会议实录,焦点各有侧重,分别就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儿歌等文体展开讨论;十篇会后感想,体现了十位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孙建江、魏钢强、陈恩黎、梁燕、徐静静及本报记者等研讨会参与者的文章,从多个角度记叙了他们心中的“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系列研讨会”。“很多时候,作家不但需要在创作中提升自己的批评素养和洞见,也需要从批评中吸收文学和艺术鉴赏的养分。儿童文学批评对于儿童文学写作及其艺术提升的最大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方卫平表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