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3月16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走向》丛书发布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表示,中国教育如何培养第三代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幻的世情和国情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学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国内传播立即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长江学院院长周洪宇的注意,他敏锐地带领他的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和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团队开始这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根本性意义的研究,并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该套丛书,包括《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教育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及《周洪宇论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时,周洪宇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将有四大特征:一是生活方式将凸显个性化。在“制造数字化”时代,人的个性化需求将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得到个性化满足,从而实现人的个性最大化。二是新能源将呈现无污化。人们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显得紧张,并将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而且具有无污染的绿色特征,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生产方式将表现为分散化。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极大改变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实现个性化生产、分散化生产。四是制造模式将成为打印化。制造业数字化将带来传统制造模式的革命。在数字化制造中,模具将不存在,所有的设计将在电脑中完成,然后通过数字化叠加技术,将产品直接从电脑中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