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大提琴泰斗罗斯特罗波维奇

    龙飞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19日   20 版)
    左起为:罗斯特罗波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加琳娜和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
    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2007)

        2007年,当著名大提琴家兼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莫斯科病逝的噩耗传出时,人们悲痛地说:“当今世界最伟大、最神奇的琴弦断了!”

        罗斯特罗波维奇1927年出生在苏联巴库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大提琴家,母亲是钢琴家。他四岁学钢琴,七岁学大提琴,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父母为让他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30年代中期举家迁往莫斯科。当时苏联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是一位善良的小学教师帮他们度过难关,罗斯特罗波维奇得以进入音乐学校。来自好心人的无私关爱,深深影响了他一生,因此他总是怀着一颗爱心对待周围的人。

        不久卫国战争爆发,生活越加艰难。1942年父亲病逝,对全家无异于雪上加霜。父亲临终前托付老同学、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科索洛波夫关照自己的一双儿女。经过科索洛波夫的努力,罗斯特罗波维奇和他的姐姐1943年终于获得政府救助:姐弟俩同时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弟弟学大提琴,姐姐学小提琴。弟弟的老师是科索洛波夫本人,姐姐的老师是科索洛波夫的女儿。姐弟俩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得到他人帮助。

        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这座艺术殿堂,罗斯特罗波维奇马上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才华。他非常幸运,作曲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都是他最崇拜的作曲家。

        1945年二战胜利。苏联人民在历尽浩劫后渴望安宁的生活,然而斯大林却决定进一步加强统治。出于政治需要,联共(布)中央于1946年8月至9月间,针对文学、戏剧、电影三个领域相继做出三个著名决议,进行整肃。音乐界人心惶惶,预感到更大灾难即将降临。作为音乐学院学生的罗斯特罗波维奇也觉察出一种不祥的气氛。果然,1948年2月10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穆拉杰里的歌剧<伟大的友谊>》的决议。他心目中的两位偶像——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都被批判为“反人民的形式主义者”,他们的作品通通被否定。

        在那红色恐怖的日子里,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同学们从学校的告示牌上看到一则惊人消息:肖斯塔科维奇由于“不称职”被音乐学院开除!这一事件强烈震撼了广大青年学子,钻心的疼痛令他们终生难忘。普罗科菲耶夫未在音乐学院执教,侥幸免遭这种人格羞辱。

        1950年罗斯特罗波维奇毕业留校任教。他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把从肖斯塔科维奇那里学到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普罗科菲耶夫虽身处逆境,仍埋头创作。作曲家将大提琴奏鸣曲和交响协奏曲题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这个忘年交。普罗科菲耶夫的鼓励照亮了他的心灵,他也以自己的演奏技艺激励着作曲家谱写大提琴乐曲,拓宽创作空间。正由于他的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作品获得了新生。例如,有位观众说:他原先感觉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晦涩难懂,听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奏,他竟爱上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

        罗斯特罗波维奇全身心参与到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及其作品推广工作中。在合作过程,他发现许多作曲家的失败不在于他们个人的创作才能,而是当时被强制推行的“内容高于技术”的条条框框扼杀了艺术家的创造性。

        50年代中期,苏联文艺界开始“解冻”。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恩师普罗科菲耶夫于1953年病逝,没能活到解冻后的日子。另一位恩师肖斯塔科维奇随着形势的变化命运开始有了转机。1958年中央撤销了1948年的错误决议,他恢复了名誉,1960年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的领导人之一。

        此时罗斯特罗波维奇也迎来爱情、事业的双丰收。1955年他同莫斯科大剧院著名女歌唱家加琳娜一见钟情,仅仅四天便闪电式结为伉俪。1958年他刚过而立之年已成为终身教授,获准出国演出,从而赢得极高的世界声誉。

        肖斯塔科维奇曾将两首大提琴协奏曲题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他这样评价自己的高足:“罗斯特罗波维奇这个名字代表了大提琴艺术的一个完整时代。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大提琴演奏事业。这位多才多艺、永远充满灵感的音乐家是位深刻的艺术巨子。他的艺术是真正的创作,是对我国文化的宝贵贡献。我把他的劳动看作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或发明家、或诗人的最高的创造。”

        正如肖斯塔科维奇所说,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其出色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成为杰出的大提琴家。1964年他被授予列宁奖金和“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66年加琳娜也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列宁勋章,成为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这对夫妇志同道合,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顶级人物,令人艳羡。

        罗斯特罗波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两家长期为邻,关系十分密切。加琳娜同样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热烈崇拜者。作曲家多次为她量身谱写浪漫曲。他那部在30年代惨遭当局践踏的著名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1963年改名《卡特琳娜·伊斯梅诺娃》重新上演并拍成电影,女主角由加琳娜担任。

        肖斯塔科维奇60寿辰,莫斯科为他举行盛大音乐会。罗斯特罗波维奇首次演奏了老师题献给他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把如雷的掌声献给作曲家,献给演奏家。

        罗斯特罗波维奇不仅是优秀的音乐家,而且是勇敢的斗士。持不同政见作家索尔仁尼琴60年代在苏联国内饱受批判,197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局认为这是西方的政治挑衅,索尔仁尼琴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罗斯特罗波维奇不顾个人安危,请他住到自己家。索尔仁尼琴最终被驱逐出境,罗斯特罗波维奇公开为他辩护,结果自己和妻子双双遭到封杀。全家不得不于1974年离开苏联,前往巴黎,后定居美国。1977年罗斯特罗波维奇出任美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苏联领导集团费尽心机干扰他在国外的工作,1978年剥夺了他们夫妇俩的苏联国籍。

        成为流亡者,音乐就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生命。在古典派和浪漫派作曲家的大提琴作品中,他的俄罗斯情结转化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音乐的瑰宝,被大提琴演奏家当作“圣经”和技艺与修养的试金石。罗斯特罗波维奇将它作为最珍贵的保留曲目,直到年过花甲才将自己演奏的这部组曲录制成唱片。

        80年代中期,苏联发生了可喜变化。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1990年1月恢复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的苏联公民身份。他俩于2月立即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罗斯特罗波维奇是20世纪后半叶公认的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对大提琴表现力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尚无人能与之匹敌,在丰富大提琴曲目方面也做出重大贡献——他的演奏吸引了众多名家为他谱写作品,在大提琴史上形成空前繁荣的景象。以后他又以指挥家身份活跃在世界各国舞台上。

        2000年9月,罗斯特罗波维奇访华,中国乐迷亲昵地称他为“老罗”。与他同来的还有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两位泰斗一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开大师班,并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在世纪剧院举行音乐会。小泽征尔说:“坐在我左边的罗斯特罗波维奇先生是我的大哥哥辈分的老师,不仅仅是音乐的,而且是人生的。”罗斯特罗波维奇说:“我没有料到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有这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在北京期间,罗斯特罗波维奇受到他昔日的学生、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协会会长司徒志文的热情迎接。1960年司徒志文有幸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老罗,是老罗众多学生中的唯一一名中国学生。阔别数十年后再重逢,师生俩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2007年3月27日是罗斯特罗波维奇80寿辰,普京总统为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生日宴会,授予“总统奖”,称他是点石成金的国宝级艺术家。

        80大寿过去一个月,大师的生命之弦戛然中断。他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这个著名公墓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巨匠和政界名流的安息之地。与罗斯特罗波维奇毗邻正是他的生前好友、早他两天去世的叶利钦。此外,他最敬重的前辈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以及天才歌唱家夏里亚宾等都安息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同这么多亲密师友为伴,他定会无比愉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