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面对考问的孔子、王雱、丁肇

    马执斌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2月26日   15 版)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王雱,字元泽,是北宋中期杰出政治家王安石的儿子,少年时就著书数万言,熙宁年间(1068-1074)协助王安石变法,可惜,英年早逝。丁肇中是现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曾获诺贝尔物理奖。这三位名人之间时代相距甚远,彼此并无交涉。但是,他们三人都有被人考问的经历。

        《列子·汤问》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胡道静、金良年编著的《国学经典导读〈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载有《王雱辨识獐、鹿》的故事,说:“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报载,2004年10月7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学生提问:第一个问题,“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丁教授回答:“不知道。”第二个问题:“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丁教授回答:“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丁教授的回答还是“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当时确实让在场的学生感到意外。随后,丁教授作了简短的解释。对第一个问题,他说:“在太空实验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之前,谁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找到。” 对第二个问题,他说:“科学很大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1890年前后,物理学第一个和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发现电子和X光的科学家。那时候很多人问它有什么用,有什么经济价值?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子和X光都很有用。三四十年代最先进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现在用在了超导、激光、通讯上,比如微处理器等。到了四十年代最基本的科学是原子能物理,现在也被用在能源等方面,所以今天我们所用的东西都是以前被认为是‘花钱最多最没经济效益的’。”对第三个问题,他没有作过多解释。记者注意到,丁教授回答“不知道”的时候,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卖关子”。后来,他又补充说:“我所研究的东西确实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此时,场内发出会意的笑声,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儒家讲究“诚信”。《说文解字》对“诚”和“信”的注释,采用的是转注互训方法,即“诚,信也”,“信,诚也”。这说明诚信是一体的概念。儒家视诚信为修身、处世、治国的基本美德。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意思是:“知道的事情就说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作为一位大学者,孔子面对两个小儿童的考问,不怕嘲讽,坦率地承认自己无知,不能解决他们的辩斗。这种言行一致的作风,难能可贵,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丁肇中教授“三问三不知”,体现了他做人治学谦逊、严谨、科学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统美德在丁教授身上熠熠生辉。反观王雱,巧言遮丑,以牺牲道德上的诚信为代价,耍小伎俩所表现出来的权智,不足为训。因为诚信比机智重要,人可以不够机智,但不可以不讲诚信。

        可编著者在“评论”中只说:“本章记录了王安石的儿子幼年时的一件趣事,显现了儿童的智慧。” 笔者以为,作为“国学经典导读”的读本,这样的评论恐怕太客观了,缺乏必要的批判精神。讲国学,千万不可忘掉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