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如何认识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事件

    张绪山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2月26日   13 版)

        1945年8月6日与9日,美国空军对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这种现代战争武器以其可怕的摧毁力,彻底击溃了日本政府与军队准备将侵略战争继续下去的意志,迫使其无条件投降,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来,作为人类史上迄今为止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民族,日本应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这个事件的前因与后果。然而,人们看到的是,日本人一直根据自己的“逻辑”来评判日本遭原子弹轰炸问题。原子弹问题居然成了日本塑造自身“战争受害者”的素材,被反复利用;日本政客以其岛国惯有的小聪明,以实施偷梁换柱的手法,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地抢占道德制高点,借此淡化乃至掩盖其战争加害者形象,以求模糊乃至隐匿日本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如何客观地认识日本遭原子弹轰炸问题?原子弹事件已经过去一个甲子有余了,应该将这一事件置于整个历史过程加以审量,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盯在原子弹巨大杀伤力带来的破坏性上。

        日本投降前夕,除了派往太平洋战场的数量庞大的军队,还有大量军队正在亚洲各国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仅在中国战场仍有100余万以上。这些充满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经过多年的残酷厮杀,已经养成残忍、嗜血的习性,越是面临不利局面越是疯狂。因此,在这些兽军面前,亚洲各国人民面临的危险空前严重。日军除了在中国大陆制造无数针对无辜百姓的屠村、屠城事件,对盟军战俘进行的集体屠杀也频繁发生,仅在巴甘省的死亡进军中,7000名美军和菲律宾战俘惨遭殴打、枪杀、被刺刀捅死,或惨死于疾病和饥饿。据日本的公开资料显示,二战中印度尼西亚约400万人被杀,越南200余万,菲律宾111万,缅甸30余万,新加坡15万。就在广岛遭受第一原子弹轰炸之后、美国空军即将把另一颗原子弹投在长崎时,日本的军政要人还在皇宫的防空洞里召开最高战争领导会议,主张“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就日本政府及军队的好战本性而论,不使日本付出沉重代价,不对其形成致命威慑,日本绝不会放下屠刀。相反,日军对亚洲各国无辜民众的屠杀势必更加疯狂,更加血腥;在日本兽军疯狂的屠刀面前,亚洲各国民众付出的代价势必更为惨重。在这种事态之下,采取任何手段迫使日军停止疯狂而血腥的屠杀,无疑都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正义性。

        就盟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发动的反攻而言,以特殊威慑手段彻底摧毁日本决策集团的抵抗意志,不仅对盟军有利,而且在客观上也对日本本土的民众有利,换言之,如果美国不使用原子弹,不仅盟军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日本方面(包括军人与平民)也要付出更大的伤亡。由于日本军人都接受过军国主义教育,受武士道精神影响根深蒂固,在战场形势呈现绝望状态的情况下,其行为更为疯狂。正如两次参加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所指出:“随着美国在广阔的太平洋向日本缓慢、艰苦、一步一流血地进军,日本显示出自己是冷酷无情、桀骜不驯的杀人机器。无论战事是多么令人绝望,无论机会是多么渺茫,无论结果是多么确定,日本人都战至最后一人。为了取得可能大的光荣,日军全力以赴去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事实确实如此,仅以美军伤亡计,塞班岛战役美军阵亡3000人;硫黄岛战役美军阵亡6000人,伤21000人。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冲绳战役中,美军12513人死亡,38916人受伤,10万日本守军共有95000人死亡,琉球平民死亡14万之多。

        随着战争接近日本本土,日本举国上下已决心孤注一掷。1945年日本约有7000万人口,可动员的兵力高达700多万,虽然这些士兵的素质、武器装备很弱,战斗力也不高,但武士道精神很重,要击败他们绝非易事。正如麦克阿瑟对杜鲁门总统所说:“尽管美国在战场上处于优势,但要想实行日本本土登陆作战,至少还需要100万援军。”如此庞大数量的兵力对决,其伤亡人员可以想见。有人做过估计,由于是在日本本土决战,日本军民死亡数量可能会超过500万,如果战争久拖不决,很可能超过1000万。加上美军的全面封锁,饥荒与疾病的威胁,也会使日本军队,尤其是平民付出沉重的死亡代价。日本当局以700万日军为赌注,心存侥幸,幻想时来运转,赢得转机,只有在这些日军大多被消灭以后才会投降。就此而论,以非常手段使日本战争当局尽早地意识到拒绝投降的可怕后果,无疑是最优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挽救日本的善举。两相比较,以原子弹轰炸进行威慑,迫使日本当局彻底放弃幻想,立刻停止战争,乃是不得已而为之、虽则残酷实则对日本与盟军都有利的最佳手段。以日本人的精于算计,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2013年5月21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称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神的惩罚”。此文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大使馆于22日向该报发出抗议,日本内阁官方长官菅义伟在23日指责,“韩国媒体的表达明显是无知的体现。就因为我们(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的国家,而持有那样的认知,坚决不可原谅。”日本官方对韩国媒体的回应,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在原子弹问题上坚持的“日本逻辑”:原子弹是一种可怕的非人道的武器,日本是迄今为止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所以,人们必须表示同情,否则,就是“坚决不可原谅”。然而,日本人却避开一个关键问题:为何招致这样的后果?要知道,对于原子弹问题,这才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不回答这个问题,一切所谓的道德评判都无从谈起。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遭人痛打,装出一副可怜相要求人们同情,而故意隐瞒致使自己挨打的累累恶行,不仅荒谬,而且可恶。然而,这个无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却被日本刻意回避了。

        韩国媒体说日本受到原子弹轰炸是“神的惩罚”,是神学因缘论观念的一种表达,无非是说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招致原子弹轰炸这样的惩罚,乃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而日本的反应则是“高度艺术化”:它把自己装成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无端遭受歹徒的强暴,蒙受了天底下最大的冤屈,好像人们不表示同情,就是全无心肝、丧心病狂、天理不容。事情真是如此吗?

        我们已经说过,在二战晚期,日本军队在亚洲各国无辜民众的残酷杀戮已经超出人类的想象,采取非常手段迫使日本停止暴行,具有不可置疑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同时,避免盟军在日本境内对日作战,无论对盟军还是日本,在客观上都是有利的。较之其他手段,两害相较取其轻,使用原子弹无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佳选择。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对原子弹轰炸下丧生的日本民众,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毫无疑问,从单纯的人性角度,任何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对遭受原子弹轰炸伤害的日本民众的生命也应持此种态度。然而,作为倾全国之力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民族,每个人都脱不了利害干系。且不说二战之前,日本全国民众人人分享了对外掠夺的巨额财富,尤其是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2.3亿两白银的庞大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的实际好处,仅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占领与资源的掠夺,哪一件没有日本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日本民众哪个没有从中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七·七事变以来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如果不是得到日本国内民众举国若狂的支持,又何以发动起来并加以维持?从积极灌输军国主义而发动战争而论,民众参与战争是被动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说,真正的战争罪魁是日本政府与军阀。但从历史实际而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是全民族行为,日本的民众也是侵略行动的狂热参与者,绝非与战争罪行无缘的无辜者。一个家族的全体成员支持家中的壮丁去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对所获赃物人人分享,乃是全体犯罪,任何人都不是清白者;对受到的惩罚自然全体承当,根本谈不上“无辜”。

        日本的母亲们将孩子送上前线,支持他们去残杀邻国无辜生命 日本妇女在街头积极收集缝制的“千人针”赠送士兵,鼓舞斗志

        其实,许多日本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一位侵华老兵晚年与一位中国留日学生交谈时说过一段话:

        “当时(日本)进行的教育叫‘爱国主义教育’,后来称其为‘军国主义教育’。当时整个国家教育每一个国民,为了日本和天皇,要随时准备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你可能也看到过一些电影,那时送军人出征,真的是像送英雄上战场一样,全村的人都欢天喜地,我那时也是这样,全村人来送,觉得自己特别光荣…… 日本当时为什么会发动这么一场错误的战争?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当时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狂傲的状态,觉得经过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国力强盛,可以征服亚洲,可以抢夺亚洲各国的资源为自己所用。那时天皇发疯,军部发疯,国民也发疯……”

        他特别中国人所持的一种观点:

        “中国有一句话‘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是不赞同的,因为事实上,当时的日本人民也是加害者。没有国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一场对外侵略战争是打不起来,或者说,规模不可能扩大到那么大。”

        这位良心发现的昔日“鬼子”,终于在人生历程的最后阶段,不堪道德良心的重负,道出了历史的真相。

        实际上,这几乎是大多数日本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针对中国人习惯把日本军阀跟日本人民分开的说法,日本的一位教授宫原曾当面纠正过中国学者,他说:

        “你们把日本人与军阀分开也许是好意。但这并不公平,因为战争是全体日本人的共同意志。”

        可以说,正是全日本民众的积极参与,日本的战争机器才得以发动与维持运转。就日本战争机器所犯下的罪行而言,日本全民是一个加害者的命运共同体,无人置身于外。正是基于二战时整个民族对纳粹暴行难辞其咎的清晰认识,战后的德国进行了深入的全民反思与忏悔,而日本没有。

        在这个事实真相面前,日本人还敢煞有介事地宣称自己是原子弹轰炸无辜的受害者,理直气壮地谴责原子弹轰炸对自己的不公吗?日本人还有勇气说韩国媒体的“神的惩罚论”是“无知的体现”,因而“坚决不可原谅”吗?

        日本的学校教室成为了军需工厂支持战争   日本国内妇女参加军事训练,准备对盟军作战

        每年的8月6日,日本都要举行高规格的祭奠活动,“反省”原子弹事件,但在这些活动中,反思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暴行、期盼世界和平这个中心主题往往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刻意突出原子弹对日本的伤害,日本面临的核威胁,而日本为何遭受原子弹轰炸这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却被刻意回避,很少被提及。很显然,日本人的内心没有彻底的自我反省,更没有自觉的忏悔。

        如果说反思原子弹事件,是缘于对人类生命的尊重,那么,日本为何对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的亚洲各国的无辜平民无动于衷、漠然处之?为何不敢直面日军在中国犯下的人神共愤、令人发指的暴行,乃至百般抵赖、公开否定?时至1998年,还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在哈佛大学演讲《幻想中的南京大屠杀》,公然否认大屠杀的事实。美军的两颗原子弹造成日本本土28万多人死亡,日本人耿耿于怀,刻骨铭心,为何死于日军屠刀下的30万无辜南京市民,包括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的生命,在日本人眼中就一钱不值?较之客观上参与了日本集体施暴行动的长崎、广岛市民,那些真正无辜、纯洁的南京市民,难道不是更值得日本人忏悔、谢罪吗?很显然,“日本逻辑”不允许他们这样思考问题。

        日本兽兵以杀人为乐 日本兽兵在南京竞赛杀人

        日本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民族性格。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对日本人的性格做过刻画:“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日本人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源于日本人的生活哲学:对强者的极端敬畏,对弱者的极端蔑视。日本虽然很早就从中国出入了儒家思想,但日本人没有吸收儒家思想的最可珍贵的核心价值“仁”、“仁爱”,所以,对弱者的怜悯与尊重,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是几乎没有地位的。于是,日本人的性格就表现为:在弱者面前逞凶斗狠,而在强者则恭顺温和;在弱者面前黩武,在强者面前显示美善;对弱者倨傲自尊,对强者则彬彬有礼;在弱者面前顽梗不化、桀骜不驯,在强者面前则谦恭善变,刻意逢迎;对强者驯服且恭敬,对弱者逞强且蛮横;视强者为可以靠因而忠贞,视弱者无用故可弃之如敝履;羡慕强者的生活方式而欢迎,鄙视弱者的生活方式故自视甚高……。近代西方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强化了日本人“尊强欺弱”性格的正当性。

        不过,可以为这种刻画进行补充的是:日本人极端认真而又异常暧昧。这一点清楚地表现在:对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日本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不仅不忘,还极尽能事、精心设计出一种让人感动落泪的历史悲情。原子弹问题就是极为明显的例证。对于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日本人的态度可谓极为认真严肃,每年都郑重其事地举行纪念活动。结果,在日本人苦心孤诣的经营之下,日本作为战争发动者的狰狞面目几乎被完全遮盖,由残暴加害者到可怜受害者的惊人转变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一个精心设计、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了。

        与这种极端认真相辅相成的,是日本民族的异常暧昧:如日本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将价值判断清晰的“入侵中国”,换成一个无价值判断的中性的“进入中国”——经此转化,一群由日本天皇及国家组织起来的开着坦克、大炮,手持机枪与屠刀的倭寇,立刻转化成了衣冠楚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友好访客;而日本首相的一句“侵略定义未定论”,则将黑白分明的侵略行为变得模糊不清。对于实在无法否认的事实,日本人则尽量以暧昧描述降低其清晰度,如将南京大屠杀称作“南京事件”,以减弱其血腥色彩;或者含糊其辞地说,杀害了包括战俘,妇女儿童在内的许多市民,然后在脚注说受害者数量有争议,以增加读者心理判断上的模糊性;至于对日军残暴行为的描述,则一概付之阙如。对于慰安妇、细菌战等罪行,也同样是小而化之,极尽暧昧。一句话,在日本对其他民族所施加的伤害与灾难问题上,日本人都个性鲜明、毫不含糊地展现了其暧昧性。在这种暧昧性面前,日本的正面形象最大程度地得到维护。

        不过,在历史的明镜面前,靠小聪明玩弄历史事实,以维护自己刻意塑造的本民族的“伟大”形象,往往适得其反,到头来只能成为人类史上的大笑柄。日本应该好好学一学德国人的智慧,多一点人类正常的思维,懂得按照人类普遍接受的逻辑做人做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