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榜不能歧视畅销书”,这是一家纸媒记者根据各大媒体、各类机构推出各类好书榜得出的结论。记者先生发现,在很多重要的评选中诸如柴静的《看见》、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等口碑好、销量也好的图书均遭各类好书榜的冷遇。(见2014年1月8日《北京青年报》)
对这位记者先生的结论,我很有些惊讶。畅销书上不了各类好书榜怎么就是对畅销书的歧视呢?
按理说,畅销的书当是好书。只有好书才能畅销。但是现实与常理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甚至完全拧巴着。畅销书就是如此。如今畅销的书往往与书的品质脱节。畅销书往往不是什么高品质的好书。并且有些高品质的好书往往不畅销。以文学类图书来说吧。看看现在一些登上畅销书榜的文学类图书,究竟有几本能让读者“开卷有益”的?就说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时代》系列畅销得很,郭敬明靠它们成了富豪。但是《小时代》系列具有优秀的文学品质吗?它们能对读者有文学的熏陶吗?可以这样说,现在文学类的畅销书多的是商业而少文学或无文学。畅销图书就是一“快餐”。快餐可以饱肚子但无营养。何况现在好多图书上了畅销榜却并不畅销。它们是靠书商、出版者花钱“打”上榜去的。因此,现在销量好的图书遭各类好书榜的冷遇,绝不是对畅销书的歧视,而是畅销书缺乏高品质所致。
事实上,好书榜并非冷遇所有的畅销书。高品质的、于读者有益的畅销书是能够选入好书榜的。比如,记者先生例举的《看见》。据我所知,柴静女士的这部书就分别荣登沪版2013年度十大好书榜和新京报的2013年度书香榜。当然,我们知道,由于评选者文化素养、阅读兴趣、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异,评选者会对同一部书有不同的评价,因此让有的口碑好的畅销书落选好书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是难以避免的,根本不是什么歧视。如果非要说这是歧视,那么这无疑是无事生非、制造矛盾、炮制话题。畅销书与好书不应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它们应该是合二为一的。但是,让它们不是平行线不应是将好书评选的标准向畅销书看齐,而是提高畅销书的品质,让畅销书成为于读者益心益智怡情的高品质的书,成为人见人爱的好书,同时让好书畅销、长销,让那些无品质的书不但成不了畅销书,反倒成为滞销书。说实在话,幸好有一批为读者坚守的人,严肃认真地评选出高品质的于读者有益的好书,没有让只有作者和书商满意、获利的“畅销书”成为好书。如果说这是对畅销书的歧视,那么读者是很喜欢和赞成这种“歧视”的。
武汉市青山区 匡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