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法兰西的诱惑

    达翔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9日   08 版)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了由阎纯德教授主编的“巴黎文丛”12卷,它们分别是:柳鸣九的《塞纳河之灵》、沈大力的《法兰西风云录》、董纯的《巴黎镜花录》、阎纯德的《在巴黎的天空下》、李玉民的《法兰西之吻》、白乐桑的《我的“七零”印迹》、郑园园的《和法国文化的美丽约会》、吕大明的《生命的衣裳》、蓬草的《七色鳥》、绿骑士的《花都調色板》、黄晓敏的《波光掠影法兰西》和岑詠芳等人的《巴黎意,故乡情》。

        中法文化关系源远流长,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互示理解与友情之后,欧洲曾视中国为“修明政治之邦”,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与好感;同时,法国在历史、文学、艺术与科学诸多领域,也成为中国人最为追慕的国度。

        阎纯德教授在总序《法兰西的诱惑》里说,除了拿破仑和戴高乐,法兰西的魅力更在于那些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编织的由“陈年旧事”组成的灿烂而鲜活的文化风景。中国的政治家曾在法兰西这片蓝天下获得灵感,文化人作为播种者,一代代前赴后继,耕耘着中法的文学与文化关系,使之结出累累硕果。陈季同及其之后的敬隐渔、曾钟鸣、蔡元培、盛成、梁宗岱、袁昌英、陈学昭,冯沅君、陆侃如、苏雪林、戴望舒、闻家驷、傅雷、郭麟阁、何如、齐香、罗大冈、李治华、张若名、王道乾等大学者、大翻译家、大作家,以及其他数不胜数游走或两栖于中法之间的那些从事法语和中文教学,从事文学、文化翻译和研究的人们,还有那些旅居于法兰西,并以法文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他们是一生忙碌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架桥人,他们或以理论、经典迻译或创作为两国的文化精神“立传”。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巴黎”的学者和作家中,他们是中法文化交流可敬的“摆渡人”,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阎纯德教授还说,“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与会者既有大陆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也有旅居巴黎的台湾和香港的名作家、法国的汉学家和华裔学者,他们都通晓两种语言,深谙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书名,以不同视角,或形似,或神似,用其或朴实或高雅之笔,描绘自己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巴黎文丛”只有《我的“七零”印迹》系由一位法国著名汉学家写其留学中国的生活,文字朴实,亲切自然,被前法国驻中国大使苏和(Hervé Ladsous)称为是具有开拓性的好书。“印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美和源远流长,作者“用一副西方的眼光看中国,同样也有一副亚洲的目光看西方,这正是一种相邀,彼此要加深理解,进一步考虑究竟是什么拉近我们,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们———中国人和法国人———彼此同样吸引,相互默契,往往共谋大事。”

        “巴黎文丛”封面均以法国大画家莫奈之名画精心设计而成,印制精美。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以文学方式如此规模展示法国历史与文化的表情尚属首次,使它成为献给“中法建交50年”的一份厚礼,为中法文化交流与人民之间的友谊添上和谐愉悦的一笔。

        读“巴黎文丛”很像乘坐旅游车,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史,又可在社会里细品现实,我们所看到的法兰西的文学与艺术,更是璀璨斑斓,脍炙人口地描绘了法兰西的诱惑,是多部书稿组成的法兰西的精神自传。(达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