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北京大学张旭东教授两本新书《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发布为契机,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联合北大出版社近日召开“当代中国与文化政治:近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及其未来指向”研讨会。戴锦华、陈晓明、格非、崔之元、刘小枫、西川等30余位知名学者,就如何确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对象、研究方法和分期,思考“新世纪思路”等进行了讨论。
张旭东说,这两本书并不是怀旧性的著作,相反,里面的思想和观念都和中国知识界在那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辩密切相关。戴锦华指出,现在的研究任务就是重新认识改革开放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陈晓明提出“理论悼亡”的观念,并将这两本书的出现视为对90年代的一种哀悼和对重建理论激进性的呼唤。刘小枫提出可以考虑将1971年到1981年看成一个十年分期的设想。蒋洪生更感兴趣的是“四个现代化”内涵在各个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不同含义。 (白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