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作家工作室渐成文坛风景 探索作家价值最大化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2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12月30日,盛大文学携手唐家三少共同成立工作室。盛大文学与旗下标杆网络作家展开新模式下的深度合作,拉开了全面拓展打通娱乐产业链的序幕。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位担任全国委员会委员的网络作家、北京作协网络创作委员会主任的唐家三少,同时成为盛大文学“网络作家工作室”新业务模式的领航者。“作家工作室”也再次被放大到公众视野。此前,文坛已有诸多传统文学作家工作室:南京大学有毕飞宇工作室,作家出版社成立王海鸰工作室,作家东西、诗人于坚分别在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成立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有何意义,如何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作家价值最大化?

        “从2004年2月开始网络作品创作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创作了十三部作品,出版了120多本书,撰写了三千万字。”唐家三少十年创作历程中见证了网络文学的成长和发展。“网络文学从‘非主流’到网络作家受邀加入作协,网络文学本科专业诞生,网络作家们收入显著提升,从无闻到大神等。而我能够成为首个拥有专属于自己工作室的网络作家,这些都是我与盛大文学多年来努力不懈,共同摸索下,水到渠成的一个成果。”

        “工作室成立以来启动新诗资料库的建设,聘请39位国内外诗人、学者为新诗研究院首批院士,出版了诗学刊物《诗与思》创刊号,举办了首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很短时间内做了这么多事,也是厚积薄发。”于坚说,因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关照和重视,很多工作的开展非常顺利,如今已邀请首批十位中国诗坛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作为新诗研究院的院士。“工作室的成立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不想图有虚名。”于坚说。王海鸰工作室除了会帮助作家打理电子版权、影视版权等各种合同的洽谈,还会为她筛选一些社会活动。王海鸰说,过去对于一些活动不大了解,只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是否参与,现在工作室会先帮她把关。此外,作家出版社也在考虑将来与王海鸰在影视剧制作方面进行合作。

        首个网络作家工作室的成立,是盛大文学的创新之举。近年来,盛大文学不断优化网络文学平台的运营模式,以期为网络作家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创作环境。“我们过去专注的是将网络文学主流化,网络作家主流化;在这方面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盛大集团总裁、盛大文学董事长兼CEO邱文友表示,此次成立网络作家工作室, 是基于网络作家逐渐主流化后的基础上,对平台与作家关系的一次与时俱进的重新定义。工作室将围绕唐家三少所有作品及其所有衍生版权,做一个清晰的梳理和整合战略规划。工作室也会针对唐家三少个人品牌、形象、公关等方面,配备专业的团队,以期发挥除了衍生版权和衍生版权间、作品和作品之间的协同效应之外,更加充分地发挥作家和作品及衍生版权之间的巨大协同效应。

        2013年,诗人于坚正式作为高端人才调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并成立于坚工作室。此次引进于坚,文学院院长胡彦认为他们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是打破了高校近年流行的唯学历取人的偏颇。于坚只有大学本科文凭,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绝非几张‘博士文凭’能够比拟的。二是突破了人才引进的年龄限制。于坚是以59岁的‘高龄’正式从原单位调入师大。现在许多高校在人才引进上都有许多关于年龄的框框条条,似乎四五十岁以下的人才能工作,殊不知,对于一个作家、一个人文学者来说,他的创作、研究的成熟期、高峰期常常是在知天命之年后。”胡彦坦率地说,成立于坚工作室,也考虑到借助于坚的社会影响力来提高学院、学校的知名度的考虑。民国时学生报考大学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考生所仰慕的名教授在哪所大学,他就追随到哪所大学。今天,国内的大学也评了不少“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之类的头衔。但这些“名师”的诞生基本上没有学生的参评,他们就是由教育机构组织一个专家组投投票就成为“名师”。今天的大学不仅高楼林立,而且纷纷成为“数字化校园”。但我们的大学主事者除了津津乐道于一堆“数字”,他们还拥有什么?大学的校园已经十分的喧嚣了,但这丝毫无法掩盖内里的荒凉。

        “以作家的姓名来命名工作室,还希望纠大学文学教育不足之偏。今天中国大学的文学院或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教授们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一堆冰冷生硬、莫测高深的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胡彦认为,如果有更多的卓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能够进入大学校园,成立工作室,招收弟子,“我相信,以文学教育、艺术教育为先导的审美教育一定会在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缺失已久的‘人文风景’一定会给喧阗的大学校园带来不一样的和煦气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