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童谣》这个书名,挺有意思,生活中爸爸们往往都忙于工作,能跟孩子玩到一起的爱心爸爸不太多吧,以至于最近湖南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引起人们热议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读到张贤明的这本《好爸爸童谣》,仅是书名就让人感到一种温馨。
儿童诗歌不景气已有多年了,近几年在多方努力倡导下渐渐回暖,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多年来默默坚持为儿童创作诗歌的人们,我一直抱有由衷的敬意。张贤明先生北师大哲学专业出身,在从事出版管理的同时,还一直钟情于儿童诗歌的创作,这着实令我钦佩不已。
品读《好爸爸童谣》,给我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作者非常了解幼儿的心理,他写诗常常用幼儿的眼睛观察万物、揣度事理,因而营造出一种天然的童趣,生动又活泼。例如:“在家翻看照片/突然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的婚纱照……姥姥,姥姥/他们照这么好的照片,怎么不带我呀?/怎么不带我呀?/他们把我忘了!”(《婚纱照》),又如:“我在幼儿园/想着动画片/放学跑回家/动画已放完/谁开的电视机?/谁放走动画片?/要留给我看!/要留给我看!”(《谁放走动画片》)一个急性子的小朋友风风火火地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故事性是儿童诗体裁的一大特质,作者显然懂得幼儿的欣赏心理,《好爸爸童谣》中许多作品都带有故事性特质。如上述两首诗,读者不仅感受到一个急性子小朋友天真的心理,甚至能“看见”他拉着姥姥的衣襟委屈地扭着身子,“看见”他从幼儿园急慌慌跑回家,小书包一丢就冲向电视机的情景,仿佛一出小小独幕剧,充满动感、洋溢着欢声笑语。从幼儿的眼睛去观察,用幼儿的心理去揣摩,会产生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比如《家里鞋儿底朝天》就是这样:“家里的鞋/摆一串,/好像船儿/进港湾。/大人的鞋/我爱穿,/穿上大鞋/像划船。/爸爸妈妈有意见,/家里鞋儿/底朝天。”一个淘气可爱的小娃娃,一对儿吵吵闹闹的爸爸妈妈,透过一个奇谲的角度,引起读者会心一笑。同样的故事性,在《钓鱼》《妈妈的心》《团团和圆圆》《小狗》《鳄鱼》《猫头鹰》《旅行》《栀子花》《藏猫猫》等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好爸爸童谣》中,有一首诗引起我的特别注意,这就是《见不到小朋友我孤独》:“妈妈买了一堆儿童书,/叮嘱我天天好好读。/乖宝宝看书!/乖宝宝看书!/我问妈妈:对门丫丫在干什么?/丫丫在楼下玩沙子。/那我也去玩沙子,/见不到小朋友我孤独。”短短几行诗,表面上看,写了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小娃娃,但是触动我内心的却是,它反映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时代性问题,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引导下,许多家长热衷于逼迫还在幼儿园的小宝宝学这学那,而忽略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此外,这首诗还揭示了当代独生子女们被圈养在家的普遍苦恼。此外又如《动物园》:“我向往的动物园,/不是想象的模样。/斑马已不再奔跑,/老虎也不再吼叫。/梅花鹿没有犄角,/大象也没水洗澡。/狮子站着还打盹,/大蛇天天睡大觉。/没有野性与自由,/动物快成标本啦。”不由的令人产生联想:类似的扼杀天性的“标本化圈养”在今天的儿童家庭教育中是否也存在呢?作者不愧为学哲学专业的,从细微的儿童生活琐事中,仍然思考着有关教育、人性的重大问题。
正因此,我尤其喜爱这本《好爸爸童谣》后半部分的《玩沙子》《风车》《踢毽子》《陀螺》《滚铁环》《捉蝴蝶》《打水漂》《老鹰抓小鸡》《踩气球》《跳绳》《滚雪球》等一系列游戏诗,那些在我的童年时代就存在的儿童游戏,无比经典,从不过时,它们赋予孩子们的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童年,真希望今天的爸爸们,也能带着自己的宝宝走出家门,走出被电视机、电脑游戏和iPad之类包围的狭小空间,走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让幼小的身心自由自在地伸展、生长。
品读这本《好爸爸童谣》,我相信,一个钟情于写儿童诗歌的男人,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好爸爸。
《好爸爸童谣》,张贤明著,天天出版社2013年8月,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