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冯亦代致信翻译家金近推新人

    罗银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15日   14 版)
    冯亦代
    上世纪80年代冯亦代致翻译家金近信

        作家的书信是研究其创作史、生活史和交游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今年是著名散文家、翻译家冯亦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笔者受上海电视台的委托,策划一部反映其生平电视片,得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的支持。笔者找到了该馆收藏的冯亦代先生1978年8月2日的致金近一封信。该信未见收录已经行世的五卷本的《冯亦代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3月版)以及其他作品集,当为佚简。全函照录如下:

        金近同志:多年未见,时即思念。徐迟来时我们倒时常谈起你的,知道你很忙,所以也不敢来打扰你。

        介绍我的亲戚赵振开同志前来,他想搞点翻译,文字上是没有问题的,希望你能给予他大力帮助。

        我已退休,还在搞美国文学,正在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一本《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40-70年代),快发稿了,估计明年初可以出书,届时当呈政。

        安娜的右眼失明了,现在病休在家,她叫我问候你。祝好!

        冯亦代8/2

        没有戴眼镜,字迹不清,请谅。

        金近先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童话作家、翻译家,冯亦代向其介绍青年学人赵振开,是希望给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以更多机会。

        赵振开,笔名北岛,是当今在国际、国内影响颇大的中国诗人,《回答》为其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名句。

        冯亦代先生与北岛是忘年交。他们两家其实是世交,北岛的父亲赵济年先生早在抗战时的重庆就认识了,他们同在中央信托局,赵济年先生是位职员,而冯亦代先生是中央信托局造币厂副厂长。建国后,冯、赵两家都定居北京,又因为均在民主党派中央谋职,所以两家住在同一个民主党派的宿舍大院——三不老胡同一号。北岛通过他的父亲,从而结识了住在一号楼的翻译家冯亦代先生;再通过冯先生,他结识了更多的书和人(北岛:《三不老胡同一号》,见《城门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9月版,第87页)。

        由于趣味相投,他们超越了年龄的藩篱,北岛常到冯先生家里小坐。在北岛的印象中,冯先生像他的烟斗般镇定,思路和烟缕一起上升。

        据北岛忆述,“我和冯伯伯应该是一九七三年以后认识的,即他随下放大军回到北京不久。我那时跟着收音机学英语,通过我父亲介绍,结识了这位翻译界的老前辈。那时都没有电话。一个匮乏时代的好处是,人与人交往很简单——敲门应声,无繁文缛节。再说民主党派全歇菜了,翻译刊物也关张了,冯伯伯成了大闲人,百无一用;他为人又随和,喜欢跟年轻人交往。于是我利用时代优势,闯进冯伯伯的生活。”(北岛:《青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4页)冯亦代先生与北岛先生两人无话不谈,而经常讨论的话题则是翻译,一开始北岛试着翻译毛姆的《人性枷锁》的第一章。有个英文词“,指的是英国人吃煮鸡蛋时敲开外壳挖下顶端的那部分。他译成“鸡蛋头”,又觉得莫名其妙,于是找冯先生商量,他也觉得莫名其妙。他说,饮食文化中很多地方是不可译的。他们两人讨论了半天,还是保留了莫名其妙的“鸡蛋头”。

        多年以后,北岛带着感恩的口吻说道:“说实话,我用这么简单的问题去纠缠一个老翻译家,纯粹是找借口。他们家最吸引我的是‘文革’中幸存下来的书,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那些书名我都忘了,只记得有一本冯伯伯译的海明威的《第五纵队》,再现了海明威那电报式的文体,无疑是中国现代翻译的经典之作。他自己也对《第五纵队》的翻译最满意。在一次访谈中,他说:‘你想一次翻译成功不行,总是改了又改,出了书,再版时还要改,我译的海明威的戏剧《第五纵队》,我推倒重来了五六次,现在还得修改,但现在我已没力气改了。因此,我曾苦恼、气馁,想改行,可翻译是我的爱好……’”(北岛:《青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5-6页)

        上引冯亦代先生致金近的一封佚信,也是冯先生为北岛的翻译请托的,信尾的日期署“8月2日”,据我推断当是在1978年。因为信中提及“我已退休,还在搞美国文学,正在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一本《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40B70年代),快发稿了,估计明年初可以出书”云云,《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即冯先生所说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列入《外国文艺丛书》,于1979年4月出版的,其中收有一篇冯先生翻译的菲利普·罗斯短篇小说《信仰的维护者》。在美国,素有文坛3L(Living, Literary, Legend,意为文学活神话)之称的罗斯是获奖专业户,得过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评人奖、福克纳奖在内的所有美国重要文学奖项。国内最早翻译罗斯小说的当推冯亦代先生。

        关心、提携年轻人,在冯亦代先生那里几乎是一种本能,他一直是这样做的。除了请金近先生帮忙,他还利用其他机会推荐北岛,后来,冯亦代先生把北岛先生介绍给筹建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阎明复。

        北岛参加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翻译资格考试,居然考中了,但最终还是没调成。随后冯亦代先生又把他介绍到刚复刊的《新观察》杂志社,试用了一阵,北岛成了文艺组的编辑,他一直记得冯先生成人之美。

        更令北岛难忘的冯亦代先生之于《今天》杂志的贡献,他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下旬某个下午,我匆匆赶到听风楼,冯伯伯刚好在家。我拿出即将问世的《今天》创刊号封面,问他‘今天’这个词的英译。他两眼放光,猛嘬烟斗,一时看不清他的脸。他不同意我把‘今天’译成Today,认为太一般。他找来英汉大词典,再和冯妈妈商量,建议我译成The Mo-ment,意思是此刻、当今。我没想到冯伯伯比我们更有紧迫感,更注重历史的转折时刻。于是在《今天》创刊号封面上出现的是冯伯伯对时间的阐释:The Mo-ment。”(北岛:《青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1页)冯亦代先生不愧为翻译名家,是他成就了《今天》刊名的英译,赋予杂志历史的厚重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