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2013年第三期刊登了刘经富整理的《陈寅恪未刊信札整理笺释》,披露了陈寅恪在30年代初写给史语所傅斯年和史语所资料室杨樾亭的60封书信,内容主要是向资料室借书、还书,开书目请资料室代购等,大部分都是公事。刘经富在文中对杨樾亭做了介绍,但是失之简略。据刘经富介绍,杨樾亭生于1901年,卒年不详,是广东潮安人,岭南大学毕业,1928年11月加入史语所,傅斯年对杨樾亭非常看重,曾经在1929年4月18日给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铨写信,夸奖杨樾亭努力诚实,而且工作极其认真,同时请求为杨樾亭加薪。1933年史语所南迁之后,杨樾亭辞职,后来杳无踪迹,据说杨樾亭曾经在北大旁听陈受颐的“近代中欧文化之研究”和蒋廷黻的“中国外交史”,《东方杂志》1933年第三十卷第二十三期刊登有杨樾亭的《大不列颠帝国下的太平洋殖民地及其对于美日的态度》一文,其后行踪事略不详。
刘经富所提供的杨樾亭的简历,来源于史语所图书馆吴政上,出自史语所职员录,因而非常简略。而傅斯年写给杨铨(杨杏佛)的信,则来自于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整理的《傅斯年遗札》。杨樾亭之所以在1933年之后“行踪事略不详”,乃是因为杨樾亭之后“隐姓埋名”,与原来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人员再无瓜葛。但是关于杨樾亭,还有些零零散散的材料,笔者在此加以披露。
除却在1933年在《东方杂志》发表的文章之外,杨樾亭早在岭南大学读书的时候,便在1928年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上的《南大思潮》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浪淘沙游金陵》的词作,词云:“往事已悠悠,天气初秋,胭脂古井晚蝉啾。零落明宫余瓦砾,一片荒丘。薄暮独登楼,万里归舟。疏林夕照远山愁。袅袅炊烟奖赏过,无限绸缪。”《南大思潮》1928年由岭南大学学生会创办于广州,杨樾亭是岭南大学毕业,在《南大思潮》上发表作品,当无疑问。有意思的是,这一期创刊号的封面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设计的,冼星海还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如梦令·春思》这首词作,在封底上所刊登的《大学生出版部职员表》中,冼星海的职务是“美术主任”。
杨樾亭在《南大思潮》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剪梅》、《望月》两首作品,署名“樾亭”,这一期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大学学生会出版部部长曾特发表的《关于〈南大思潮〉的废话》,文章中指出,《南大思潮》在出版第三期之后,很有可能停刊。目前上海图书馆没有第一卷第三期的《南大思潮》,只有1930年出版的第一卷第四期的《南大思潮》,封面标明由“岭南大学学生自治会出版”,上面已经没有杨樾亭发表的文章,设计风格也不是冼星海设计的第一期的样式。
有意思的是,冼星海之所以能在《南大思潮》上发表文章,在于冼星海的老师,同时也是陈寅恪晚年最为亲密的朋友冼玉清。据邬和镒《冼星海的求学生涯》一文介绍,1919年冼星海升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冼星海国文课的教师是冼玉清。因为同姓,师生关系很好。冼玉清在堂上讲《如梦令》词,以《如梦令·春思》为题,让学生填词。冼星海交上他的习作,内容是:“试问春归何处?勿指柳梢残雨。往事那堪回首?尽在游丝飞絮。无语,无语,乳燕双双归去。”老师看完这首词,大加称赞。既向班里推荐,又介绍到岭南大学学生自治会出版的《南大思潮》一卷一期发表。著名的人类学家杨成志,20年代也在岭南大学就读,当时和冼星海是同学,曾经担任过《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和《南风》这些学生刊物的主编,据《南大青年》第十七卷第一期记载,冼玉清当时是岭南大学的博物馆馆长。
除却后来在史语所工作的这位杨樾亭之外,当时的中国还有另外一名“杨樾亭”,2010年青岛天麒阁举办“青岛之春”书画精品拍卖会,其中展出了一幅傅抱石的山水立轴《虎溪三笑图》,据拍卖图录介绍,这幅画是傅抱石40年代初在重庆写赠其友杨樾亭的,从这幅画可以得知,至少在40年代前后,杨樾亭曾经在大后方重庆有过居留。拍卖图录还介绍,杨樾亭又名杨枫,这幅画后随杨氏迁居入藏青岛,至此可知,杨樾亭在重庆居留之后,一度在青岛定居。
杨樾亭其40年代除却和傅抱石有过来往之外,还曾经和徐悲鸿颇有交集。2012年11月保利艺术馆出版的《诚贵堂———于丰胜从艺六十年藏中国近现代书画》披露了一封徐悲鸿给杨樾亭写的立轴水墨纸本的草书四言联,上有题款:“寂然无虑,养之以和。戊寅元月,樾亭先生精熟医学,共事中央大学,同人有所疾苦,求治辄,奏效如神,我尤深感其惠者也,悲鸿。”钤印:“悲鸿、困之平生里。”鉴藏印:“丰胜鉴藏、于丰胜一眼审定白石悲鸿真迹。”同时图录还介绍:“樾亭,即杨樾亭,又名杨枫,系青岛山大医院医生,与徐悲鸿在重庆时期为邻居。”
有了杨樾亭和傅抱石、徐悲鸿这两则来往资料,便可顺藤摸瓜,找到这位又名杨枫的杨樾亭。据王桂云《医术济世德艺双馨的杨枫教授》一文介绍,这位杨樾亭生于1905年,1981年才去世,原名杨荫春,字樾亭,号撷丹,辽宁省兴城县人。杨枫少年时父母双亡,仅靠其长兄开小杂货铺供其上学。贫寒的家境激励他勤奋学习,在小学时他利用暑假背过了一本王云五编纂的《学生字典》,中学时又背过了一本《英文字典》,所以被同学誉为“活字典”,后来主要从事医学工作。从这些资料可以判断这位叫做杨樾亭的人英文极好,在《西点》 杂志1946年第一卷第十一期和次年第二卷第十二期上有两篇署名杨枫的译文,很有可能都出自这位杨樾亭之手,一篇为Russell,R著《药水烫发的危险》,另外一篇为Chamberlin,J著《追逐飞机的神秘火球》。
据王桂云介绍,杨枫1925年其中学毕业后,考入张学良主办的东北大学法律系就读,不久退学,1926年考入辽宁医科大学(当时称为奉天医科大学),1932年毕业,同年10月任汉口协和医院内科医师,1934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卫生教育讲师、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1944年任陕西汉中陆军医院内科主任。1946年年后应聘到青岛,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等职。1949年之后基本在山东工作,是山东省著名内科学专家。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名叫杨枫的医学教授,就是徐悲鸿、傅抱石书画中提到的杨樾亭。同时王桂云还提到,杨枫对诗棋书画终生爱好,撰写诗词千余首,编有《撷丹诗草》,同著名书画家徐悲鸿、张书旗、陈之佛、胡小石、丰子恺、李苦禅等均为好友,并收藏有各名画家的多幅赠送作品。同时还同常任侠、赵俪生、黄公渚、端木蕻良等人也是挚友。
由杨枫1926年考入辽宁医科大学,1932年毕业这条线索来看,金毓黻十卷本的《静晤室日记》中出现的杨枫,就是这位又名杨樾亭的杨枫。杨枫在《静晤室日记》中出现了约26次,远远高于日记中出现的其他人。杨樾亭在金毓黻日记中第一次出现是1930年8月13日,内容为请金毓黻为其母亲治病,第二次出现则是1938年7月9日,其中称杨樾亭为“杨枫”,同时言及杨枫为“吾乡人”,后来金毓黻日记中有多次关于杨枫的记载,主要是杨枫及其夫人为金毓黻家人治病,金毓黻还曾经宴请杨枫夫妇吃饭。金毓黻对杨枫曾有评价:“早岁习诗,尤善饮,以后习医。”因此金毓黻常和杨枫唱和,抗战后两人都到了重庆,金毓黻还时不时找杨枫治病。有一次杨枫还曾经和郭廷以一起受邀到金家吃饭,后来两人的关系越发密切,金毓黻直接称呼杨枫为“族兄”。
从1934年杨枫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卫生教育讲师、后任职于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这条简历来看,按照常理推测,其在抗战时期应该在重庆工作,这样才会和傅抱石、徐悲鸿等相互往来。而当时在重庆还有一位戏剧工作者也叫杨枫,这位杨枫在1940年的《戏剧战线》、《戏剧岗位》上发表了三出独幕剧,分别为《两代》、《秘密战争》、《各行其事》。这些戏剧的演出,和当时大后方的左翼文学势力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从后来杨枫的政治选择来看,这位写独幕剧的杨枫似乎就是这位从事医学工作的杨枫。
但是其实这位名叫杨枫的戏剧工作者既不是史语所的杨樾亭,也不是医学工作者杨枫,而是一位剧作家,并且是女性。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校友会编《艺海求索》中刊登有一篇杨枫写的《汪漫铎先生及其戏剧教育事业》,明确了这位在《戏剧战线》、《戏剧岗位》上发表独幕剧的杨枫,曾经就读于河南大学,抗战后去了延安,1939年第二卷第十二期《南方》杂志刊登了署名杨枫的文章《我们的九一八宣传》,1948年第一卷第二期的《生活与时代》 杂志刊登了署名杨枫的文章《新文艺的战斗性格》,很明显都出自这位名叫杨枫的戏剧工作者之手。因而在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有两个杨枫,一个同时也叫杨樾亭,而史语所的杨樾亭,至今无法找到他在1933年之后离开史语所的任何一丝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