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日抱蛟龙跃,天涵岛屿浮”

    古典文学文献为钓鱼岛归属提供力证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1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日抱蛟龙跃,天涵岛屿浮。”这首嘉靖十三年(1534)屠应埈赠册封使陈侃诗中出现的岛屿,就是钓鱼岛。在《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上,学者罗时进从明清两代关于钓鱼岛的诗歌中发现大量文献,再次有力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举行“《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对苏州大学教授罗时进发表于《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的这篇长达2万字的《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一文做了深入研讨,高度肯定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清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证据,而在明清别集和其它相关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直接记录、描写钓鱼岛的诗歌。这些诗歌,皆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重要的观察地标和自觉的写作对象,既有对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风光的描绘,又有对沿途奇特海景的展现,不仅开拓了传统诗歌的表现范围,还以文学审美的方式表现出钓鱼岛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心理文化认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书记刘跃进认为,《文学遗产》刊出《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既是对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文献的系统梳理,又表明古代文学研究应当、也完全可以用严谨的学术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重要国家历史问题的关切。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遮掩,罗时进从文学史上挖掘出来这些文学史料,是对外交政策的一个巨大支持,并对领土主权产生积极影响。对钓鱼岛的归属,在很多空间和领域都可开展研究,可以在多条战线上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只是很本分地看历史事实、呈现真相。”陆建德还提到,马英九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钓鱼岛的问题研究,若翻译成中文,也会是很有力的佐证。这也说明整个中华民族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是一条战线。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主任蒋寅表示,过去他以为疆界的问题是国家形成后才有的概念,如果以人的活动记载、以诗文证明,很难作为国际上疆域确立的依据。但是罗时进的文章不同,其诗文中体现出的疆域意识,为钓鱼岛的疆域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我们能通过诗文和资料看出当时我们的疆域以何为界,并作为历史的文献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在谈判和主权归属问题上的论争。
        罗时进认为,在明清别集和其他相关文献中,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列岛为题材的诗歌。文学文献,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史料,而诗歌作品,是一个民族情感史、精神史的表现,对之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相关文献钩稽和考证工作的展开,一定还能够发现更多的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为这一重要的国家历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同时为明清文学史研究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及其原注中有不少关于黑沟洋为“中外分界处”、姑米山为“入琉球界”的描绘,都是对海疆的明确说明,可与若干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如费锡章《黑沟洋》一诗题注:“中外分界处”,《题家弟锡辂〈乘风破浪图〉》诗云“黑沟行过中华界,鸣金伐鼓投猪羊”;王文治《渡海吟》诗云:“忽将暗惨变瑶碧,黑水之沟深似墨。……方知中外有分疆,设险惟天界殊域”;齐鲲《姑米山》诗题注“此山入琉球界”,诗句云“球人欣指点,到此即乡关”。而徐葆光写于1719年的《前使汪检讨楫家获观〈琉球画障〉,作歌示令子宝裘、令孙篪先》云“南风三日越重崄,钓鱼诸屿随帆漂”,其中“钓鱼诸屿”的提法,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钓鱼岛列岛”,或“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可看做是完全相近的表达。这些作品是重要的文学史料,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