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理解中国》丛书首部著作出版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强调提高潜在增长率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08日   03 版)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2014开年之际,一部面向海内外学界和读者的名家名著《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该社《理解中国》丛书推出的开篇之作。

        该书作者蔡昉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在书中他指出,中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而由于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享受多年的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中国已经跨过刘易斯转折区间。因此,中国如果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长期视角与短期视角相结合,正确判断经济形势,不能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并特别以日本泡沫经济和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为比较,指明日本试图靠大规模公共投资刺激经济时,公共投资遇到“有预算没下拨”,继而“下拨了没到位”,及至“资金到位没开工”的层层折扣问题。蔡昉称,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短期的宏观经济需求因素,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继续通过改革获得制度红利,即通过改革创造更好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条件,达到提高潜在增长率本身。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乃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因此应该关注供给因素,探索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源泉。

        蔡昉重点关注了土地、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几个要素,特别指明投入更多的物质资本即资本劳动比的提供,并不必然汇成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甚至可能失去公平的生产要素市场环境。例如“失去的20年”的日本,将资本深化的贡献率从1985—1991年期间的51%,大幅度提高到1991—2000年的94%,而同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则从37%直落到-15%。中国1978—2007年的资本劳动比(劳均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非国有经济中分别为26%和74%,而在国有经济中则刚好相反,分别为74%和26%。因此,进一步加强结构改革,关注供给因素,提高潜在增长率,即通过改革获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是李克强经济学的要旨所在。

        据悉,《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还将出版英文版,此前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已签订了合作协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