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01日 星期三

    震灾伤痛主宰2013日本文坛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01日   04 版)

        读书报特约记者戴铮报道东日本大震灾发生至今虽已超过1000个日夜,然而其在日本文坛所留下的印痕仍难以磨灭。以大江健三郎小说新作《晚年样式集》为代表的直面东日本大震灾的作品,成为2013年日本文坛的最大亮点。

        继4年前的《水死》之后,大江健三郎于2013年10月推出“长江古义人”系列小说的第六部《晚年样式集》。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位获得世界级文学奖的日本著名作家,他在3·11大震灾之后,对自己写到一半的小说失去了兴趣,转而创作高龄老人在大灾难的时代正视自我的文章。“我”的妹妹、妻子与女儿则结成“女子三人组”,专写反驳他的文章,“我”将这些文章与自己的文章合在一起,做成一本私人出版的杂志,小说的故事由此展开。

        《读卖新闻》称,78岁的大江以最诚实的态度直面灾害带来的过于残酷的现实。正如他在《晚年样式集》中所写的一句诗所言:“我无法重新生活,然而我们却能重生。”无论作为一名个人,还是一位作家、一名知识分子,他揭示了被灾难和烦恼的阴影所覆盖的人类的希望,能够给在未来重生的“我们”留下足够的文学记忆。

        在形形色色的以震灾为题材的作品中,不乏反思历史的佳作。如太宰治之女、小说家津岛佑子的《山猫·半圆形屋顶》,时间跨度从战后直到3·11大震灾之后,描写了美国士兵与日本女性所生的孤儿们各自的人生历程,他们没有父亲,在日本居无定所,一生背负着苦难的记忆。津岛佑子表示,这些孤儿无疑是核爆炸的受害者,而福岛核泄漏事故,日本成了加害者,我感到我们全体都背负着罪名。

        家住仙台的作家佐伯一麦在刻画父亲之死的私小说《回不去的家》中,交织着地震的受灾体验;福岛县福聚寺住持、僧侣作家玄侑宗久,则在年内推出的短篇小说集《光之山》中,以冷静的笔触描写了受灾地区人们的严酷命运;在震灾后最早写出长篇小说的古川日出男年内也以超越时空的笔法,奉献给读者一部长达576页的小说《南无摇滚二十一部经》,写的是席卷日本的震灾与“人灾”;出生于宫城县的作家边见庸,出版了“现代启示小说的大杰作”《蓝花》,抒发了一个彷徨于3·11之后持续的震灾和战火的中年男子(抑或作者本人)的内心独白。

        在2013年,对脆弱的文明和社会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的作品也颇为引人注目。原登的《冬之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描写主人公绪方隆雄如何堕落成一个杀人犯,勾勒出现代生活重压之下人们爱与希望的破灭。保坂和志荣膺野间文艺奖的《未明的斗争》、矶崎宪一郎获泉镜花文学奖的《往古来今》,都用小说特有的语言,对意识、思考、记忆进行巧妙的梳理,进而抓住了时代的脉络。

        中坚作家亦颇有建树,出道30年的岛田雅彦推出描写失踪的中年银行职员在东京流浪生活的《寻觅适所》,被评论界称为21世纪东京版的《尤利西斯》。芥川奖作家田中慎弥的大作《燃烧的家》以故乡山口县下关市为舞台,追问了家庭、社会、历史等诸多问题。另一位芥川奖作家中村文则的新作《去年冬天与君别》,则继续探究世界上超乎想象的“恶”的存在。

        《读卖新闻》指出,2013年文坛的诸多佳作体现出认识现实、打破现实的特色,相信2014年会诞生更多为混迷的时代找寻方向的优秀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