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香)有多少学生因为误选大学专业而进校后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被迫退学?又有多少人因为误选专业,被迫踏上一条并不擅长的职业道路,耿耿终生?2007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录取的中国四川籍学生颜晓川,历时7年,遍访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大学中各学科的代表性学者和学生,揭开各学科专业的真面目,填补了学科介绍类图书出版的空白。颜晓川著《一个麻省理工学生的采访笔记——世界百余学界权威谈专业》(分为理学卷、工学卷、管理学卷和人文社科卷四卷)将于今年底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先出版两卷。
“我自己念高中的时候,在选专业时自己做了个调研,发现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市面上没有一套介绍学科的材料。有介绍学科周边情况的图书,如专业的就业率、专业的起薪等,但关于学科和专业本身的介绍是空白。”颜晓川告诉读书报。于是,他就从自己的老师入手,请他们参与这个项目,来给同学们介绍各专业,老师又介绍其他老师,慢慢学科的范围就支开了。颜晓川最初是想写英文版的书,但2010年年初,他和一位哈佛同学拜访了新闻出版系统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肯定了这套书的意义。其原话是,如果这套书能够保证质量做出来,是对国内年轻人功德无量的事。“我很受触动。所以,决定结合国内国外来做这个项目,采访了国内各学科的代表人物”。
随着采访的深入,颜晓川发现了太多触目惊心的例子,让他决定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专注完成这个项目,采访会在2014年年中完成。“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的一位同学,当年选择化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愿望,而是父母的要求。他来到学校以后,一直没有学习的动力,甚至还产生了抵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很多科目都不及格。最后,到了大四,因为实在没有动力学下去,就被学校劝退了。”颜晓川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颜晓川看来,国内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专业存在四个误区:其一,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在他看来,高等教育分为两块,一是职业教育,培训一个职业的职业技能,如厨师学院、技修学院等;另外一种是本科,其定位其实是提高综合素质,锻炼思维能力,拓展眼界,培养专业素养和热情。而本科让学子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提升远非职校所能比拟。其二,只看专业的起薪和就业率。采访中,南京的一位院长说,某个领域再缺人,也是缺那些做得很好的人,如果做得一般,任何好的单位都不会轻易把岗位给这个人。第三,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颜晓川举了个例子,“国内90年代末期的生物专业很热门,很多状元都挤到这个专业里来。但过了几年,一下就冷下来了,这批当年分最高的人很多都留在了学校和家里,没有找到工作”。在他看来,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进步,读大学选择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东西,毕业时说不定就不那么热了。第四,听父母的。“大部分人到了大学以后,都认为父母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甚至还有同学一提到这个事情,就气得哭了起来。”颜晓川说。
那么,如何选择理想的大学专业呢?在颜晓川看来,应该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从而选择相关专业。“对候选的对象有比较真切的了解之后,再做判断。我写这套书的目的,就是想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2007年高中毕业时,除了麻省理工学院,还有11所美国名校录取了颜晓川,他还获得美国常春藤大学布朗大学的国家学者称号,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最高荣誉董事和校长奖学金。“我的很多同学会花很多时间研究怎么把一道题做出来,但我会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我该做哪些题,哪些题对我更有意义。对自己方向性的东西做很多思考之后,确定一个东西是对我非常有意义的情况下,我才会去做。决定下来,就全力以赴。”颜晓川表示,他不会用赚多少钱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判断自己的项目的价值。“国内现在有个误区,对一件事情的意义往往用能获得多少经济报酬来衡量,但我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元化,会有多个参数来选择自己是否会做某一件事情。”他告诉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