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文学探索之路

    朱艳菊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24 版)

        这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数据、排行榜、营销idea以及名人效应的时代。对于整个中国出版业来说,“儿童文学”这四个字,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世界上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都可以买到、读到。

        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成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

        儿童文学作品的爆炸式出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作高潮,推进了儿童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衍生出了新型的出版营销模式,同时也为出版方和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于是,拼引进,拼原创,拼名家,拼大奖……在21世纪的今天,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种类以及发展规模空前壮大,一度成为众多出版社衡量实力的坐标和准绳。如果你是一个少儿出版人,但是却从未钻研过儿童文学领域,显然,你已经out了。出去跟其他同行碰面,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

        说到底,这真是一个儿童文学独步天下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实力雄厚的出版社沾沾自喜,雄心壮志,不惜倾注大量资金,继续扩大儿童文学的作品阵营和作者队伍。与此同时,这块巨型蛋糕也令那些资历尚浅的小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眼热心跳,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最终难以抢到自己的那一口。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正是属于后面的这一类。

        众所周知,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儿童文学出版领域,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像《郑渊洁童话选》,最早就是在辽少社出版的,还有包括秦文君、肖复兴在内的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集体创作的《七色草文学丛书》,出版后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如果沿着这个路线继续走下去,辽少社的文学作品恐怕早已硕果累累。遗憾的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辽少社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对低幼图书的研发和出版。时至今日,低幼图书仍然是社里的主力创效版块。

        然而,我们都必须承认,时代在改变,出版大环境在改变。在低幼图书市场上,我们的优势越来越少。规模庞大的跟风和模仿,一度搅乱了低幼市场的秩序,同时对辽宁少儿出版社这样的中小型出版社造成了巨大冲击。费劲心血生产出的图书,销售成绩刚刚飘红,瞬间就被同类产品超越和替代。这个现实令人沮丧,同时也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创造出真正属于辽宁少儿出版社的图书产品,而且它必须是无法复制、独一无二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辽宁少儿出版社来说,选题的方向性调整和重心转变,迫在眉睫。也正是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对儿童文学这个市场,重新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认识。

        早些年,我们把问题想得很简单。索性将低幼图书的出版模式复制过来,尝试着做一些类型化的模仿。《哈利·波特》风靡世界的时候,各大出版社开始出版幻想题材作品,我们也借机推出了带有幻想性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小飞人丛书》。但是由于缺少深入的策划和包装,这套作品在市场上孤军奋战,很快便石沉大海。

        接着,我们开始模仿网络文学,出版了历史架空小说《赫拉迪蒂》。由于作品选材不够精准,缺少完备的体系,读者定位混乱,很快又以失败告终。

        总结经验后,我们将失败归结为作家名气不够、作品内容缺少吸引力等客观原因。于是,为了提升作品的质量,我们将目标对准了版权引进。

        2003年前后,在“冒险小虎队”横扫排行榜的时候,我们不惜花费重金,引进了同一作者托马斯·布热齐纳创作的《龙心宝剑》系列图书。然而,两套书的销售差距,有着天壤之别。很快,《龙心宝剑》便累积了大量库存。接着,我们又引进了冒险题材的《七角魔印》和《混血精灵》系列图书。结果可想而知,仍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原创失败,引进也失败。摆在辽宁少儿出版社面前的境况越来越艰难:文学书,做,还是不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巨大的压力令文学选题彻底淡出选题论证会,那几年,没人敢报文学选题,没人敢做文学书。

        此后,我们再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对自己的实力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首先,我们缺少成熟的文学作者队伍。实践证明:是个文字工作者就能创作出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其次,我们资金实力有限,无法吸引大牌作家的青睐,很难形成畅销书体系。

        再次,在文学书的营销上,我们缺少成熟的策划方案和固定销售网络。即使作者再有名气,内容再好,销售不成阵势也是白费力气。

        最后,我们更缺少在文学这个圈子里浸淫多年的编辑人才。有文学素养的编辑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文学书,但是缺少文学感觉的编辑,一定做不出好的文学书。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文学书将永远成为我们的禁区。

        转机出现在2007年。

        这一年,我们出版了“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这是一套由包括薛涛老师在内的辽宁本土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家联袂推出的经典作品集。它集中体现了辽宁儿童文学的集体创作成果。我们的出版初衷,是想为辽宁儿童文学的发展做一些事情,同时,也想把真正反映孩子成长现实的好故事奉献给小读者。虽然,这套书的出版与幽默校园小说当道的大环境背道而驰,但是,它所取得的成果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首先,丛书一经出版,便获得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共青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文化作品奖,其他各类别的奖项也随之而来。从此,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辽宁有支虎虎生威的“儿童文学创作小虎队”。其次,这些奖项的获得,使这套书顺利进入了政府采购渠道,并为辽宁少儿出版社的文学书销售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目前为止,该丛书已累计销售16万册,真正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成果。

        这套书让我们第一次尝到了做文学书的甜头。也正是这套书,让我们对文学书的策划有了新的灵感,从此不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抓选题,也不再妄想比肩大社,一下子就能做出所谓的畅销书。校园也好,幻想也罢,甚至是大家都在争抢的名家作品,虽然别人卖得不错,却未必适合我们。与其去跟雄狮争抢唯一的食物,不如转变战场,另辟蹊径。

        此后,文学市场的迷雾顷刻散去,辽宁少儿出版社的文学之路,突然变得豁然开朗。成立儿童文学编辑室,建立儿童文学编辑团队,培养具有巨大上升空间的创作新人,主抓现实主义题材儿童文学作品,成了我们文学版块的重中之重。

        现实主义儿童文学题材,是一个不那么讨巧的领域。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让孩子快乐阅读、哈哈哈一笑的作品,实在太多太多了。而让孩子流下眼泪,能够真正体会成长的艰辛、烦恼并且触动灵魂深处的慈悲,同时又极具文学美感的作品,实在太少太少了。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求市场效益,却忽略了儿童文学最应该具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反映社会现实,感动孩子心灵。“短平快”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否永远摆在孩子的书架上?所谓“假大空”的幸福小说,能否改变那些正在苦难中挣扎的孩子们的命运?就在这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整个少年读者群所形成的新的影响力和积极意义。

        2011年7月,我们出版了反映东北抗联英雄故事的传记体小说:《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这套书的前期策划、后期制作,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作品品相也完全提升了一个层次。由于丛书视角的独特性以及所体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一经出版,就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随之而来的,是20多万册的销量成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2012年9月,我们出版了单本儿童小说:《春暖花开》。小说叙述了东北农村一个美丽的地方——桃花村,一户贫穷人家发生的平凡的生活故事。通过对小主人公刘月亮的细腻刻画,读者一次又一次感受

        到了人类渴望摆脱悲惨命运的美好愿望和高尚情操。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小男孩说他是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他为小主人公的命运悲伤。小说出版后,便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同时也为社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3年7月,辽少社推出了“暖暖心儿童成长关怀小说”第一辑。丛书旨在关注当今家庭结构、社会环境及生存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变革所引发的的儿童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体现更多的是儿童文学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对儿童心灵的关怀和责任,因此,丛书定位为“暖暖心”,也是期望通过这套书来“温暖全国3亿儿童的心”。丛书一经推出,便入选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同时获得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目前,该系列的第二辑作品也即将上市。

        以上一系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为我们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与其说是市场将我们推到了这条路上,不如说,是编辑这个职业本身所具有的责任感,令我们不得不对当今的儿童文学出版工作做出深刻的反思。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要对儿童文学出版现状做什么批判,更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牢骚、矫情。那些为儿童文学出版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出版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取得的显著成绩,我们实在望尘莫及,又怎能妄自评说?我想说的是,对于像辽少社这样一个至今仍在低谷中徘徊摸索的学习者来说,唯有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坚持,才能真正见到耀眼的曙光。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持清醒,守持底线;取人所长,去己所短,并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