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业多年来墨守成规的是,图书销量至10万册即属畅销书。目前的书界虽不像前几年动辄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册的畅销书,但依然不乏有这样的亮点。
卸任领导人出书,畅销不胫而走
《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自2013年1月18日在全国同步发售,这天是纪念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1周年的日子。该书上市仅3天就已登上各大城市书城当周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迅猛的销售势头促使各大书店纷纷添货,首印的50万册图书一周告罄。2013年8月,《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0月,《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12月,李长春同志卸任后首部著作《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据不完全统计,像《朱镕基讲话实录》《闲来笔潭》等,均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开印即达110万册。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曾分析《朱镕基讲话实录》市场反映如此火爆的原因,第一是作者的人格魅力,他的讲话水平,讲话艺术,讲话风度,大家很期待;第二个这本书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及群众关心的重要事情;第三,这本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揭秘的性质也是畅销的因素之一。
《第七天》《带灯》在争议声中热卖
2013年是文学创作的丰收年,有余华的《第七天》,贾平凹的《带灯》,阎连科的《炸裂志》,苏童的《黄雀记》,韩少功的《日夜书》,迟子建的《晚安,玫瑰》,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叶兆言的《一号命令》等,其中余华时隔7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第七天》最为热闹,批评之猛烈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兄弟》。有批评者说,这可能是余华迄今最差的一本书。评论家郜元宝说,读完小说,余华往日那种令人耳目一新、震撼得瞠目结舌的效果没有产生。这是一部有新的探索但未能有所超越之作,虽有可读性但总体上显得“轻”和“薄”。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却认为,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上),余华显示了大作家的写实功力,《兄弟》(下)试图表达的后后现代写法,在《第七天》里完成了。余华骨子里是前卫作家,幻想与现实完美融为一体。
余华《第七天》引发的关注,是国内其他大部分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难以引发的。小说预订时半日订出70万册。
争议带动销量。作家贾平凹的《带灯》(人民文学出版社)自2013年1月份出版以来,在评论界引起激烈交锋:有人认为《带灯》是贾氏作品中最瑰丽忧伤的创作;思想贫乏无力,不痛不痒;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所长陈众议却认为,贾平凹通过《带灯》作品实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文学价值、精神价值。他为中华民族的故乡情怀和乡土意象所唱响的挽歌非但带灯,而且是带血带泪带疼的。《带灯》的销量在争议中持续走高,单其电子书在腾讯阅读平台即月销过万,截止目前,实体书销量达20万册。
《看见》领衔亚马逊年度畅销
央视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自2013年1月1日出版后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持续热销,荣登2013年亚马逊最畅销的图书榜首。
柴静为什么这样火?《畅销书营销浅规则》作者李鲆分析,首先自然是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形象。“一本书能不能畅销,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能占到30%。柴静是央视主持人,她的文字也很好,博客有数千万的访问量,她的知名度,是可以直接转化为销量的。”李鲆说,《看见》是柴静的第一本书。对于名人来说,第一本书往往会比之后的书销量要好一些。1995年,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销量为108万册,但之后的《湖畔絮语》,恐怕知道的人都不算太多。
此外,在畅销书领域已有成熟运作经验的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蒋雯丽首部个人随笔集《姥爷》和冯小刚的散文随笔集《不省心》。蒋雯丽的《姥爷》,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不省心》中既有讲述电影拍摄时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也有他对家人和好友的真情描述,更有对热点时事的酷辣点评。
在今年整体传统书业相对萧条的情况下,《不省心》一经出版很快雄踞各大书城排行榜前列,“不省心”一时成为流行语。名人书能热销,真诚、接地气、有价值的文本是第一要素。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市场推广部营销编辑、《不省心》的营销编辑严晶晶认为,另一方面也十分依赖出版方的优质营销。纸媒的式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图书首当其冲。在这种氛围下,一本超级畅销书的运作已经不似前些年充满偶然因素。
有人认为名人书畅销很容易,媒体和读者都慕名而来,不用出版社自己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大卖。但随着媒体和读者越来越理性,出版社如果仅仅挖掘名人的隐私、花边作为噱头,内容提供就显得单薄,没有深度的文字不会赢得市场的青睐,书的内容是营销的第一要素。做名人书营销首先要考虑如何营造媒体和读者期待,名人的名气效应只是营销的引子,实际营销从选题策划就开始,到图书推广及销售,各个细节贯穿始终,形成全过程营销,全媒体营销,全员营销,这样呈现给读者的才可能是“诚意之作”。
谁能抵挡青春的力量
2013亚马逊年度畅销图书前10名的图书中超过一半是年轻作者,《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所理解的生活》、《谢谢你离开我》、《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和《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等都是中国70后和80后年轻作家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写就的作品,他们是在表达自己,更是在记录这个时代和这一代人的心路成长历程;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时下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与父辈在截然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对于自我成长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致青春》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原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也一炮打响。这部作品是畅销作家辛夷坞的代表作品,也是青春文学的经典标杆。小说以主人公郑微、林静、陈孝正等几个年轻人从大学校园走向现实生活的经历为主线,贯穿了他们爱情、理想以及生活的阴暗面。整部作品叙事质朴流畅,感情充沛,带有浓郁的怀旧色彩,充分表现了80后年轻一代的爱情观和价值取向。
对于《致青春》打出的“怀旧牌”,不少人都表示“戳中了怀旧情怀”。有人将包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在内的作品定义为“新都市言情小说”。无论图书市场如何低迷,青春文学类图书向来一枝独秀,韩寒、郭敬明、顾漫、辛夷坞等大批青春文学作家成为各大图书经销商的新宠。据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早在2009年的畅销榜表现强劲,有几个月甚至连续登顶。畅销书的产生除了作品本身的内容和思想之外,也无法脱离贴近市场的包装和推广。《致青春》之所以“大火”,成功的营销功不可没。电影中华语乐坛天后级人物王菲献唱主题曲,为电影迅速预热;怀旧海报和赞助商的户外广告,《致青春》早早就以地毯式宣传渗透进观众的心里。辛夷坞借着电影再火一把,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跑步进入“大数据时代”
进入2013年,大数据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并频繁出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大佬们的话语中。而真正把大数据推向公众视野的是一个叫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人,他潜心研究大数据达10年之久,成为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舍恩伯格给大数据划定疆域与边界,从思维、商业、管理三个维度分析大数据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变革和挑战,还指出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的三大转变:“不要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与大数据同时到来的是“压力山大”,而心灵鸡汤在这时显示出了不可缺少的熨贴。根据开卷的数据和当当网提供的网络销售信息结合来看,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心理学著作《正能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凯·麦格尼格尔博士的《自控力》等“成功学鸡汤”与国产“励志鸡汤”《我的青春不迷茫》以及台湾“鸡汤圣女”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之间的抗衡。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正能量》是一本优秀的成功学图书,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何谓“正能量”、“正能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也提供了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帮助我们获得积极的正能量。
大数据时代的第一个显著转变是:“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也许不久的将来,当畅销书的统计数据面临数据收集的难题时,当取样分析的方法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大数据会帮我们轻松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