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小时代》图书与电影的流行,助推了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传统的断裂

    “小时代”压倒“大时代”?学者痛批郭敬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近悉,应加拿大孔子学院邀请,中国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近日赴加拿大做巡回演讲,在多伦多、温哥华、魁北克、滑铁卢、贵湖市等地所做的“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与价值观”“网络时代的艺术演变:美与丑”“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等多场主题讲座反响热烈。其中,肖鹰痛批了郭敬明《小时代》图书与同名电影的畅销与热映现象,认为此类作品的集中出现,助推了当代中国青年一代文化传统的断裂。

        在“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与价值观”的主题讲座中,肖鹰不无犀利地指出,中国以道德为本位、强调教化和学习的文化传统在中国青年一代的身上正在消失和断裂。随着广泛的社会迁移和新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娱乐技术的一体化后,在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趋向是娱乐压倒学习,自我表现压倒社会教化。在他看来,中国的青年一代正在把享乐和消费作为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把追求名牌和奢侈品定义为青春梦想,被《纽约时报》介绍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流行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三部小说、和所执导的同名电影在青少年间的大肆流行,正是此种现象最有力的说明。

        “郭敬明用‘小时代’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大时代’。‘大时代’的理想是国家整体的、精神向上的;‘小时代’的理想则是个人自我的、物质享乐的。郭敬明作品的‘畅销’,在文学和电影上都乏善可陈,但是,他的确在这个意义上表达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青年一代精神上的个人化,这种个人化突出的表现在‘我消费,我存在’,尽管这种‘消费’因为经济能力的限制,更大程度上表现在对郭敬明式的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小说、电影形象的追求和迷恋中。”肖鹰说。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经典赏析”等讲座中,肖鹰则表现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创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辩证思考。

        肖鹰访加学术之旅由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发起,加拿大多所孔子学院和社团联合主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