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个性化订制+打印,新媒体逆袭的曙光

    李逸海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21 版)
    典瑞第一台自助报打刊印机Me9aNews

        在2014年的一天早上,我匆匆起床,匆匆吃完早餐,匆匆挤上人满为患的地铁,终于到了匆忙生活唯一的一点闲暇时光,在不用拉扶手也屹立不倒的地铁上掏出手机,打开新闻聚合类软件,挑一些“浅趣短”(浅显,有趣,短小)的新闻放松一下,至于那些深度的大长文当然也不能放过——我还算是个比较有内涵的人——就收藏起来(在手机上看深度文章真的是一种折磨)。

        到了公司楼下,在一个类似ATM机的机器前面停了下来,输入我的新闻聚合软件的账号,刷了我的信用卡,两分钟不到,一份印刷精美的杂志就出来了,杂志的内容就是我刚在手机上收藏的文章,这是我自己订制的杂志。

        ……

        上述类似ATM机的东西并不单单是我所幻想的,它存在于现在,它在现实中的名字叫做MegaNews。

        关于MegaNews,《第一财经周刊》上有详细介绍的文章,在这里我简单地提一下:

        MegaNews是一款自动报刊售卖机,通过网络连接报刊与杂志电子版内容,用户可以在Mega News屏幕上      浏览到报刊内容的摘要,然后通过MegaNews的触摸屏选择他们所喜爱的报刊内容,再用信用卡在刷卡机进行支付后,他们所选择的杂志内容可以被打印出来。

        而且MegaNews采用了理光公司提供的数字彩色印刷技术,使得当场打印出来的报刊质量完全不逊色于报刊亭售卖的印刷产品。

        理论上讲,在传统纸媒中,杂志和报纸都会超量印刷,以保证无论客户在哪出现,他们的杂志都会被注意到,这意味着有一定数量的印刷品永远都卖不出去,MegaNews的出现正是为传统出版商提供了渠道,降低了传统出版商的印刷成本,还有利于环保。

        但是窃以为,在传统纸媒中,这种商业模式也就只适合小众产品,大型的纸媒不会屈身与MegaNews合作。

        对于现在传统大型纸媒来说,还处于转型新媒体的初级阶段,如今盈利还主要靠线下,而线下主要靠的是广告,广告主最在意的就是发行量。

        一般来说,一本独立的杂志可能读者非常想看的文章只有那两三篇。如果搞订制,一个是读者自由订制,内容全都是读者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是编辑订制,拥有固定版面固定内容,读者的选择可想而知。

        传统大型纸媒这样做会丢了自己很多的原有购买者(一本杂志肯定不会所有文章都合你口味),而即使那你感兴趣的两三篇文章按照人们印刷的次数来付费,但付费的利润怎么能够抵得上减少的发行量造成的广告费用的流失呢?

        所以传统纸媒不太可能和MegaNews合作,即使合作也只是在某些自身渠道到达不了的地方,MegaNews最多只是一种附属。

        而大型的的纸媒如果不做,那MegaNews上面只存在小众的报刊杂志,那么MegaNews就只可能是个小众产品,而机器的成本1.5万美金可不小。

        如今中国的媒体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媒体正在努力转型以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新媒体正在为了内容,用户和盈利而探索。关于新旧媒体之争的文章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MegaNews这种模式,搞聚合,搞个性化订制,这不正是中国的新媒体努力的方向吗?

        那么MegaNews模式会不会是中国这时期新媒体的有形的翅膀呢?

        人们还是喜欢纸阅读

        纸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字文化的载体。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兴起使得移动阅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让一些人觉得电子屏幕迟早会取代纸。虽说已经有美国的学校使用ipad来代替了课本,但依旧改变不了我对纸张的信心。

        “尽管目前网络出版物和电子书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取代传统纸质图书的趋势,然而仍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国民依旧对传统阅读方式有所偏好。”新华社的一篇文章里提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确实是每个人接触外界信息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而用户和新媒体的接触也大多都是通过手机。

        移动端适合阅读类似微博那样短小的信息。但不能说明手机阅读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的深度和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的确令人质疑。”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微博等快餐式的信息大受欢迎,但它只能称之为信息,而不是文章。文章之所以成为文章,必定有一定的逻辑性。看文章就像是在盖房子,有空闲的时间盖上一点,之后再闲下来要接着看,看过的久经风吹日晒早已不知是何物。碎片化的阅读只适合“微”字辈的产品。

        在网络时代,超过1500字的文章读者数量会立刻下降,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但是稍微有点内容的文章很轻易地就会超过1500字,更别提一些深度报道了,手机屏幕显然还应付不了我们对内容的全部需求。

        那么我们一般在进行浅阅读时看到喜欢的长文会怎么办,先收藏以后再看。但是以后真的会翻开手机去认真读长文吗?存下来以后再读只是用户回避困难的安慰一下自己的借口。

        人们还是习惯在纸张上阅读文章。我们在电子屏幕上读长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移动端其他应用诱惑的纠结,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恐惧的心理。

        人们经常使用电子屏幕进行阅读并不能说明人们喜欢使用电子屏幕进行阅读。当然, 一旦出现和纸张特别像(要过好于电纸书)但又像手机一样方便的媒介,纸张或许真的会消失,但不会是现在。

        纸张这种几千年的文字载体,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不是发展了几十年的电子屏幕能取代得了的。

        MegaNews模式更适合新媒体

        如开头所想,MegaNews可以和新闻聚合客户端合作或者自己开发一款新闻客户端,在新闻客户端所收藏的文章,用户可以用同一账户登录到MegaNews的机器上,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将自己订制的杂志打印出来,而且打印的精美程度并不低于传统的杂志,人们就可以在最喜欢的纸张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自己的阅读享受。

        如果MegaNews能够铺得遍地都是,那么人们在移动端发现什么阅读的需要,随即在地铁站、公司门口各个地点就能将其打印出来。新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让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MegaNews即时需要即时打印的模式可以和新媒体高效结合,还具有纸质媒介阅读体验的优势,人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它呢?

        MegaNews就会是新媒体开源节流的好渠道。

        看起来新媒体的渠道似乎挺宽广。虽然微信5.0折叠了公众账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新媒体的信心。但还有微博,刚推出的百度轻应用,以及鲜果,zaker和各类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仍为新媒体建立了通往用户宽阔的道路。

        这些平台动辄都有上亿的用户,新媒体扎堆在这些平台,效果真如我们所想吗?

        虽然MegaNews将也是和手机新闻客户端相结合使用,但是目的不一样。

        使用传统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浏览信息,而登陆和MegaNews相关的客户端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自己感兴趣一些文章,然后打印出来在纸上看。

        用户使用移动端阅读,就像是用户在买衣服的时候在试衣间将看中的一件件衣服进行试穿,不管试衣间的环境多么的恶劣:空间小,没有凳子,炎热,脚臭味,仓促的时间。

        而MegaNews这种模式,像是用户将看中的所有衣服都可以拿回家里来试穿,家里环境要比试衣间好得多:明亮宽敞的房间,可以滚来滚去的大床,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想多久就多久的时间。

        所以,用户在挑衣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尽可能地浏览更多的频道,以最多地找到更好的内容,新媒体的打开率自然而然就更多了。不像是在试衣间试衣只挑店员推荐的爆款或者自己认为最好的匆匆一试。

        用户通过MegaNews打开新媒体,并且在优秀的阅读介质上阅读,如果你的内容足够好,久而久之,培育起来忠实的用户群体,盈利也就不是什么难题。

        当MegaNews打印出来的杂志阅读完毕,如果觉得那某些内容好,分享也变得容易多了。老板想给员工看,妈妈想给儿子看,哥们想给朋友看,对象要给对象看,那么挑选那些内容再进行打印,付过款后,让赠与的人输入账号直接就可以从机器中取出,甚至和快递公司合作直接送货上门都未尝不可。

        印刷精美、内容精选,还满含着爱心,比移动端的分享好过几条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儿子不看了。”

        而且MegaNews需要在线下铺设机器,机器会铺设到各个地点,地铁、写字楼、学校等等,那么有了线下的这些机器所位于的地点信息,内容以及接下来要说的广告就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后期再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更能为读者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

        盈利不再是困扰

        纸媒和新媒体都是媒体,为什么纸媒一直有钱赚,新媒体只能喝夹杂着很多pm2.5的西北风?

        有人说纸媒的内容质量高,周刊,一星期出一份,有专业的记者来调查撰稿,都是精品;新媒体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好多文章如同嚼蜡。但你仔细思考一下,很多新媒体相当于日刊,每天要接受大量的投稿,不都是专业的写手,不可能每篇都是精品,但一周下来总会有好多闪亮之作,数量至少够出一本周刊。

        一份关于某个事件的分析,大部分人估计会更喜欢新媒体上面的内容,因为新媒体的稿件有很多事件参与者所撰,更具有专业性和说服性。如果将新媒体一周的所有文章挑选出来做周刊的话,我想并不比纸媒的周刊要差多少。在好多的网上书城其实可以看到新媒体出的电子周刊——钛周刊,知乎周刊之类。内容的质量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看都是没话说。

        中国的新媒体赚不了钱还是因为用户没有培养出付费习惯。

        在现在的中国,文化产业中B2C之中B的一端知识版权意识越来强,但是最重要的C这一端基本上还是对此无视,而且神通广大的无良的小B还特别多,再加上C的钱往B那边去还很麻烦,所以靠“仅此一家”这种东西来对用户收费显然是幻想。所以国内的用户就一直培养不了为非实体的物品付费的习惯。

        所以音乐收费的雷声大雨点小,视频网站的盈利还是主要靠广告,你只要敢收费,第二天用户全都跑了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过了这村还有那店,国内最不缺少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各种盗版网站。

        举个例子,你想免费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等上一天枪版的便会出现在某鲜红的播放器的资讯界面上,等上几天,高清的片源在互联网上就会到处都是,有免费的谁去看收费的?2012年全国的观影人数仅为4.6亿人次,所以不要小看国人对“免费午餐”的渴望。

        而文字这种东西没有音乐和电影那样抓人眼球,文字更需要去主动的接受,国人对音乐和电影这种浅的享受都不愿去付费,更不要提新媒体了。

        虽然近期自媒体有罗辑思维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160万元入账以及陈坤微信平台一天千万会员费那样令人血脉贲张的例子,不是我想打击新媒体人,这两个事件明显是应该归于粉丝经济学的范畴里边讨论的,它们不能代表成千上万的新媒体,所以我们能够想像新媒体像传统媒体那样收取订阅费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传统媒体历来不是靠卖“纸”赚钱的,广告是其生存的根本。而广告也应该是新媒体人的最终归宿,但如今新媒体大都属于成长期阶段。因为有很多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一稿多投的作者,以及如今转载没商量的业内规则,再加上评论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所以各个新媒体内容的同质化相当严重。

        如果这时候上硬广无疑会严重打击用户体验,尤其是在移动端,而软广一方面降低媒体的内容质量,另一方面影响自身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在培养用户阶段,新媒体不会为了那么一点广告费而影响了公司长期的发展,这也是互联网公司一贯的做法。

        至于办活动等营收模式,我觉得对于媒体来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

        所以新媒体不要说有盈利,就是有营业收入还是遥遥无期。

        而MegaNews模式将好的内容赋予了好的载体,好的渠道,还有便捷的付费方式。

        我认为MegaNews模式将会是新媒体现阶段盈利的希望。

        当未来如果MegaNews的机器铺满了全国。有了纸张这个人们习惯为之付钱的载体,MegaNews可以按用户打印的文章的数量和长度来收取费用,而新媒体可以按照MegaNews里边自己的文章打印的次数来向MegaNews收费,相比与传统杂志这种收费更为精准。人们不用再抱怨我买这本书就是为了一篇文章。

        读者感到自己花的所有的钱都花得值,他们付费的动力就会更大一点。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乞丐为什么能够赚钱赚到媒体都看不下去了,要进行曝光?就是因为乞丐自身内容的质量很高(老幼病残),而且人们付钱的方式快捷简单,把口袋里的钱掏出去就好了。

        既然到了纸这上面,怎么能没有广告。人们已经习惯在纸质上看到广告,如果广告的质量不像地方小报那样粗糙低劣,人们不会感到厌烦。

        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正在持续下降,因为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联网广告更加具有精准性,价值更高。如今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广告的投放变得更有效率,广告主能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而在传统媒体中,广告主只能根据媒体整体的定位来选择合适的刊物投放。

        正如前文所提,MegaNews将机器铺设到全国的各个角落,然后再根据所处的位置来分发广告,在学校就推送针对学生的广告,在公司就推送职员的广告,MegaNews利用lbs技术推送广告的水平甚至要比移动端有效精准得多。

        而聚合新闻客户端账号登陆和MegaNews即时打印这样的模式以及自身渠道的lbs优势相结合,使得订制的杂志也能够有订制的广告,既不会惹人嫌,又具有极高的精准性,极大地克服了纸媒广告的局限。

        比如一个大学生在学校的MegaNews机器上登陆了自己的账号,后台根据MegaNews的机器位置来确定这个用户应该是一个学生,再根据他订阅科技数码类的频道,最近特别感兴趣介绍手机的文章,那么MegaNews就可以为其提供关于手机信息的广告,而他打印的时间是中午,就可以顺便提供学校周围餐馆打折的信息。

        内容能够收费,广告又具有很高的价值,新媒体的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我觉得国内的新闻聚合平台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的模式,但我觉得MegaNews应该是一种过渡性的东西,在中国当下的媒体转型的阶段,这种O2O的模式应该是新媒体很需要的。

        链接:

        瑞典出现定制杂志 立等可取

        在为出版商减少成本,为消费者定制产品的同时,MegaNews还能够减少印刷带来的污染和消耗。

        在今年年底,如果你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街头,也许会发现街边突然多了些像自动售货机一样的奇怪机器:它有两块屏幕,一块显示屏上显示着各种杂志的封面,而在下面的一块触摸屏上,有更多的杂志内容等待着你去选择,就像KTV点歌机一样。

        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正不断改变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方式的时候,全球出版业也正在经历改变,特别是报纸和杂志的发行也在寻找新的方式来面向用户。不断有新的概念和技术推动着传统的印刷版杂志和报纸走向新的未来,这台奇怪机器来自瑞典公司MegaNews,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用更环保、高效的方式“生产”报刊。

        MegaNews是一款自动报刊售卖机,通过网络连接报纸与杂志电子版内容,用户可以在MegaNews屏幕上浏览到报刊内容的摘要,然后通过MegaNews上的触摸屏选择他们所喜爱的报刊内容,在使用信用卡在触摸屏边上的刷卡机上进行支付后,他们所选择的杂志内容会被打印出来。

        你可以把整个过程想象成从自动售货机提供的一堆不同饮料里挑选了一罐可乐,在你投币付款后,可乐就滚落出来。不过在MegaNews上,你选择的是电子版的报刊内容,而滚落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纸质报刊而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