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走自己路的才能实现中国梦

    (瑞士)南因果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08 版)

        2013年9月1日在北京出版了一本值得关注的书:该书的作者任晓驷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梦”并且探讨了“谁的梦”这个问题。

        在“中国梦”这个语境里“梦想”的意思是什么?中国仍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共产党领导。这里应当重视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著名的一段话,这段话是他引用皮萨列夫的:

        “只要幻想的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幻想,仔细地观察生活,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同自己的空中楼阁相比较,并且总是认真地努力实现自己的幻想,那么幻想和现实之间的不一致就不会带来任何害处。只要幻想和生活多少有些联系,那么一切都会顺利的。”(《列宁选集》,第一卷,第448-449页。)

        毫无疑问,中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认真地相信“中国梦”,中国的大多数民众也是如此。“认真实现中国梦”的工作已经开始,所取得的初步成功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梦想”在中国首要和主要的意思是“实干”、“创造”和“行动”,梦和生活之间存在许多明显的结合点。

        那么,“中国梦”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们联想到“美国梦”,那么我们必须在对20世纪的回顾中确认,“美国梦”虽然富有希望,但是对于许多生活在美国和美国之外的人来说,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西方媒体已经对“中国梦”这个字有了反应。然而,反应不全是正面的。在这些非正面的反应中,有的指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的表达了各种担心,惧怕一个强大的中国,惧怕就像20世纪成为了美国世纪那样,21世纪可能成为中国世纪。正因为如此,现在出版这本书尤为重要。在此,人们要问:为什么迄今为止此书只有中文版问世(2013年9月已出版英文版)。即使是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人自己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将这本书翻译成世界上其他的重要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该书的序言中,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名照描写了“中国梦”并且回忆了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在当选总书记后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蔡名照指出,这就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然后,蔡名照回忆了《东方杂志》主编胡愈之于1932年向中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的400余份问卷函件。胡愈之当时仅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现代派作家施蛰存回答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诗人柳亚子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燕京大学教授、考古学家、记者和文学家郑振铎表示:“我们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即使那时中国处在艰难时期,那些梦想显得似乎不太现实,但是,如同蔡名照在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世界的需要;‘中国梦’不是中国人关起门来自己做的梦,而是开放的梦,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梦。”

        蔡名照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中国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引用了一个中国的谚语:“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后“十里”的路途中集中出现许多障碍和问题,而今天的中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距离目标正还有这最后“十里”之遥。今天中国在过去30年在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不能成为自负和懈怠的理由。在有些问题上,如果可能对话,应该通过回顾仔细思考一下在发展中所确定的方向是否总是正确的。

        作者任晓驷以设问的方式将该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

        引言:梦从哪里来?

        1.复兴之梦,还是称霸之梦?

        2.个人的梦,还是国家之梦?

        3.走中国自己的路,还是别人的路?

        4.爱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

        结语:圆梦——路还有多远?

        该书的每一部分都以习近平的话语作为开始。在引言部分作者再次阐述了在习近平的讲话中这个概念的形成及其含义。在这里尤其有意思的是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对奥巴马讲的一段话:“中国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至于奥巴马是否喜欢听到这些话是值得怀疑的。事实当然是实力相当的国家逐渐站在了美国旁边。至于这个国家是一个实力相当的伙伴,还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还是一个实力相当的敌手,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与美国梦的区别太多了。在书的第一章就清楚地阐明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恰恰不意味着追求霸权。如果将来中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与它的实际意义、人口和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相吻合的地位,那么这是构建了——如果想到唐朝和清朝,则是重建了——正常状态。因此,在此需要特别强调“中国梦”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在各大洲的各个国家里,人们不仅仅是善意地,而且还带着轻松的心情观察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世界变得公正一些,增加了和平未来的机遇。之所以这样说,意思是“中国梦”是属于世界的。第二章的问题则是运用辩证法和现实主义的观点做了回答。毫无疑问,“中国梦”是集体的、全国的梦想。它是由千百万人的个人梦想汇集而成。他们的梦想与集体的梦想和谐一致。在此,采用了基辛格和赵启正的话语阐述了与“美国梦”相比有决定意义的区别。“美国梦”是从个人出发的,而“中国梦”是从集体出发的。这种原则上的区别也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人们的认识:在“美国梦”对许多国家的人民,特别是所谓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成为了恐惧的幽灵的同时,这些国家的人民寄希望于“中国梦”。在这一章中,通过许多例子介绍了中国公民的生活、梦想和愿望,生动地描写了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典型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根据中国历史描写了这个国家是如何一路走到今天的位置。从中得出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照搬别的国家的道路以及遵从来自国外的“聪明的”建议都不能带来成功。这并不意味着,走自己的路就不走错路、不犯错误,对错路和错误作者丝毫没有粉饰。但是,作者阐明了能够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如何重要。第四章触及到一个敏感的话题:爱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正是在西方对中国更加自信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常常被误解为民族主义。有些人还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忧虑重重。作者扼要地重述了——在理想和信念意义上——“中国精神”,并且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人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果以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感到自豪并非民族主义,它并不针对其他国家和人民。正相反,“中国精神”带有对整个人类深深的责任感。“自豪感”涉及的是中国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它并不基于想成为“更好”的意图,而是基于作出适当的贡献并且得到认可的意图。在一些西方人的认识中,殖民者的姿态是容不下这种自豪感的,这种姿态妨碍某些人不带偏见和平等地对待中国。“路还有多远?”结语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作者用现实的态度描写了形势,没有粉饰仍然存在的问题。作者还指出,重要的不再是提高生产量和生产率(到2020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中国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起点,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相对于量的变化,将更多地着眼于质的改变。作为书的结尾,附录首次提供了中国和外国对“中国梦”接受的概要。

        最后,人们可以说,这本书可以理解为是对新的中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所做的纲领性的解读。就是出于这个理由,这本书也应该拥有许多读者,特别是西方国家的读者。这里描绘的纲领有志向、有前途。人们可以祝愿中国的国家、党和人民,夙愿变成为现实。在未来,新的领导集体所取得的成功可以用这本书所做的解读来衡量。

        《中国梦:谁的梦?》,任晓驷著, 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定价: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