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让·波德里亚:法国知识界的“顽童”

    ——南大社举办让·波德里亚系列作品读书沙龙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0日   08 版)

        本报讯11月9日下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艺术的阴谋———让·波德里亚作品读书沙龙”在北京库布里克书店举行。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波德里亚《冷记忆》系列作品的主要译者张新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汪民安,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波德里亚研究专家刘翔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读书沙龙。

        20世纪法国哲学或许是人类在理论生产领域的最大收获,有一批熠熠生辉的名字在东西方世界被广泛传播。其中,让·波德里亚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我们时代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的思考和著述集中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成和运作,他对于消费社会的定义和解剖已成为当代社会学的经典。早在200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波德里亚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消费社会》,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论诱惑》、《美国》等作品。今年5月,推出了他在超真实领域里的格言式作品《冷记忆》(5卷本),以及《游戏与警察》。至此,南大社已出版波德里亚作品共10部。

        汪民安教授认为,一般来说,法国知识分子喜欢讨论纯粹的哲学问题,比如德里达;喜欢谈论当代,比如罗兰·巴特;还有的喜欢讨论历史,其兴趣点往往集中在当代和过去。但是波德里亚比较特别,他主要是讨论当代和未来。波德里亚的很多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预言书,像《消费社会》讲60年代以后西方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波德里亚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预言家。因为未来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波德里亚是很大胆地根据现在的一点趋势,把未来讲得非常极端化,所以赞同他的人认为他是个深刻的预言家;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个大骗子或巫师。

        《冷记忆》系列作品的主要译者张新木老师也认为,波德里亚在法国知识界堪称另类。他的《冷记忆》看似无系统性,但全是思想的火花,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形象性,喜欢用调侃的语言来评论沉重的话题,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同时又不乏智慧。他在知识界里就像武侠里的老顽童,语言诙谐、轻佻、散乱,但是却很犀利,往往一语中的。谈到波德里亚作品的翻译,张老师说,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尊重波德里亚的原意,包括意思和形象的原意,尽量把握住他语气的节奏,保留原句蕴含的味道,尽量让大家看到一个人思维表达和写东西的原貌,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这样才能在交流中,令读者真正了解异域文化的特色。他认为,读者读波德里亚的书,要了解文化环境,有的甚至要懂得法语才能体会他语言的优美和形象的生动。

        刘翔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谈了波德里亚关于“物”的理论,关于波德里亚眼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理论。她认为,波德里亚通过一系列关于“物”的概念,通过他的摄影作品,想要说明客体并不是作为人的附庸或者说玩物而存在,客体实际上是作为自在的存在,或者说是独立于主客体关系之外的那么一个存在。她认为,波德里亚是借此在不断地提醒当代人,在现代性这样一种殚精竭虑当中,主体这个概念它的意义被消灭的差不多了,我们需要寻找救赎,这个救赎也许就在镜头的那一面,在“物”的那面。波德里亚实际上是希望主体能够从根本上去反思和撤销主客体关系,或者对主客体关系有所警觉,让人从主体实际上被符号结构架空的枷锁下面解脱出来,从而回到天地万物的呼应里面。因为当代人已经沉浸在现代化技术当中太久了,几乎听不到天籁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