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十一位“怀疑派”作者联合出书质疑:“夏翁”怎是“莎翁”?

    陈 星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23日   19 版)

        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世人一直认为,存世的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作者就是出生于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小镇、葬于当地圣三一教堂的莎士比亚。在当地市政厅留存的出生、死亡记录上,他的名字拼作“Shakspere”(本文译为“夏士比亚”),而出版的诗歌、剧本上则都拼作“Shakespeare”。正统莎学家指出,这是由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拼写尚未标准化造成的,其实纵观所有相关的记录,他的名字除了“Shakespeare”和“Shakspere”这两个拼法外,还有过“Shaksper”、“Shaxspear”,甚至“Shagspere”等。不管莎翁其名是拼作Shakespeare还是Shakspere,璀璨的莎士比亚作品就是斯特拉特福镇的莎士比亚所作,这是正统莎学研究界四百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观点。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有人对于莎士比亚作品作者的身份提出质疑。挑战“正统派”学说的“怀疑派”们认为,莎剧和诗歌的作者另有其人,“莎士比亚”只是个幌子,用于掩盖作者的真实身份。至于真正的作者是谁,有许多假说,时至今日,共有包括大学者培根(Sir Francis Bacon)、剧作家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十七代牛津伯爵德·维尔(Edward de Vere, 17th Earl of Oxford),甚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在内的近八十名“候选人”。由于正统派和怀疑派均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莎士比亚”真实身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反而还愈演愈烈。

        2013年4月莎士比亚诞生449周年之际,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莎翁无疑——证据、论证、争议》(Shakespeare Beyond Doubt: Evidence, Argument, Controversy,以下简称“剑集”),收录了22位莎学专家的相关论文,试图终结关于莎剧作者身份的争论(参见2013年4月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没有马翁,不是牛翁:莎翁就是莎翁》一文)。但事与愿违,2013年6月,卢米那出版社(Llumina Press)推出了“莎士比亚作品作者身份质疑者联盟”(The Shakespeare Authorship Coalition,下简称“联盟”)编撰的论文集《莎翁无疑?——揭露一个自欺欺人的产业》(Shakespeare Beyond Doubt? Exposing an Industry in Denial,下简称“卢集”)。这本书是对剑集的一个回应,力图证明正统的莎剧作者身份归属很值得一疑。

        卢集并没有对剑集里给出的论据和论证一一给予回应,而是抓住了剑集标题中“无疑”二字做文章,充分摆出怀疑派们的“疑”来。该书之宗旨不在于提出谁可能是莎剧的真正作者,而在于推翻正统莎学家的理论,证明斯特拉特福的那位“夏士比亚”(Shakspere)不是剧作家“莎士比亚”(Shakespeare)。卢集的中心论点是,“莎士比亚”是一个笔名,作者真实身份仍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斯特拉特福的夏翁绝不是莎剧的作者。支持这个论点的唯一论据是并没有史料档案可以证明“夏士比亚”就是“莎士比亚”。因此,对于莎剧作品作者身份,完全有理由进行“合理质疑”。

        卢集其实是对“联盟”2007年发表的《合理质疑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Reasonable Doubt,以下简称《宣言》)的进一步说明,每一篇论文围绕《宣言》的一个论点进行更为详尽的论述。论文集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旨在指出并没有证据可以将夏士比亚和莎士比亚联系起来。根据卢集的说法,首先,斯特拉特福的夏士比亚没有在任何文件上将自己的名字签作Shakespeare(莎士比亚),斯特拉特福当地留下的与夏翁或者夏翁家族有关的档案上,也很少将Shakspere写作Shakespeare。后者基本只出现在伦敦出版的剧作和诗作上。另外,目前疑似夏翁真迹的,只有六个歪歪扭扭的签名,每个签名拼法都不一样,字体用的是当时已开始过时、有“下里巴人”之嫌的“秘书体”,而不是文人签名时普遍使用的新“意大利斜体”,由此可以看出夏翁的文化水平不高,说不定是个不大会写字的半文盲,不可能是个诗人、剧作家。第三,现存的相关档案文件里,没有一份显示夏士比亚和文学创作活动有关。第四,夏翁在世时,认识和可能认识他的人中,从未有人提过他就是剧作家莎翁。第五,夏翁的遗嘱程式化,几乎照搬模本,不似大作家手笔。并且遗嘱列出的馈赠遗产中既没有书,也没有文具、书桌、书橱这样的文人用品。遗嘱里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当时的作家,只提到了三个演员。最后,1616年夏翁去世,当时并没有文人墨客写过挽歌悼词,直到1623年第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出版,挽歌悼词才渐渐出现。

        卢集正文的第二部分收录的三篇文章,指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表现出作者对意大利、法学和医学的了解,暗示夏翁这种知识背景不详、偏居一隅的人不可能有如此广博的知识。不过这部分其实对“怀疑派”的理论并无太大帮助,其目的仅在于揭露正统莎学家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马虎敷衍,论文含混其词,误导读者(此类指责在论证莎士比亚与意大利的关系的那篇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对1623年第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集“第一对开本”(The First Folio)以及斯特拉特福圣三一教堂里的莎士比亚胸像提出质疑和新的解读。这一部分一共有三篇,第一篇对“第一对开本”扉页的雕版莎翁画像进行了分析,指出画像上的莎士比亚穿了一件“不可能”的衣服:右前襟的形状看上去应该是左后襟,且比左前襟宽出许多;左肩宽于右肩,花纹却比右肩窄了一半;皱领左右花纹不对称,而且右边比左边多一层内领。作者指出,印在如此重要的书上的作者画像居然有如此谬误,不可能是画工不精造成的,而一定是按编者或是赞助人的吩咐行事,因此这其实是编者通过画像在暗示真实作者另有其人。第二篇分析了本·琼森(Ben Jonson)在“第一对开本”里的献词,认为琼森是“闪烁其词”的大师,他印在雕版像左侧的献词的最后一句是:“读者啊,不要看他的脸,还是读他的书吧”,结合那张“不可能”的画像一起看,琼森其实也是在暗示这张脸并不是莎士比亚的。这一部分的第三篇论文则把矛头指向夏翁故乡圣三一教堂里的纪念胸像。作者指出,1634年的一幅“目击者”草图以及1656年的一幅雕版画(1730年、1765年再版)显示,胸像原来表现的并不是一位执笔的文人,而是一个抱着一大袋谷物的商人,如今我们看到的“文人莎士比亚”胸像,是刻意修改的结果。

        莎士比亚故居信托会(The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下简称“信托会”) 2011年推出过一档“会面莎翁60分”(60 Minutes with Shakespeare)活动,其中回答了60个有关莎士比亚身份、作品、时代背景的问题。卢集使用论文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对这些回答进行了反驳(准确地说是59条反驳,原活动的回答中有一条有利于怀疑派)。只不过,“会面莎翁60分”活动只给了每个回答一分钟时间,也就是说大概150到180个单词的篇幅,而卢集里没有篇幅限制,有些论述还是由多个作者合力完成的。据总序称,这些反驳还只是节选,完整的版本可在“联盟”的官方网上浏览。

        卢集还包括两篇篇幅可观的序(总序和第一部分的序),一张列举了21条应该怀疑莎翁身份理由的“清单”,一份号召读者上网参与《合理质疑宣言》签名活动的呼吁,一封致信托会名誉会长斯坦利·威尔斯(Stanley Wells)教授的信,以及四份附录。附录中包括“夏士比亚”的遗嘱(誊抄本,非原本复印),一篇质疑诗体文体分析(stylometrics)可靠性的论文(准确地说是一篇针对一本诗体文体分析学术专著的书评),一篇论“社交网理论”与莎士比亚的论文,以及“第一对开本”中两位编者致赞助人和读者的两封信(誊抄本,非原本复印)。论文集结尾处,主编还向信托会发出挑战,提议开展一个为期一周的辩论会,双方就莎士比亚作品的作者问题,进行当面对决。

        不论这个“辩论周”活动最终能不能得以开展,我们都可以肯定,在缺少确凿史料档案的情况下,夏翁、莎翁到底是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定论的,争议将长期存在。剑集和卢集的针尖对麦芒,就是150年莎翁身份之争的一个缩影:正统莎学学者没能“瓦解”怀疑派,怀疑派们也没法说服正统学派。不过不管双方对于这批作品作者的认识有多南辕北辙,在两点上却有着高度一致的认同:一是莎士比亚作品本身博大精深,是作者留给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二是搞清作者身份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这批戏剧诗歌。可是鉴于作者身份大概一时半会儿是搞不清楚的,作为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我们不如接受“第一对开本”的两位总编、莎士比亚生前的同事赫明斯(John Heminges)和康德尔(Henry Condell)在《致读者》里的建议吧:“所以说,还是读他的作品吧,一遍一遍地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