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09日 星期三

    历史与现实的精彩穿越

    丁亚芳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09日   04 版)

        在人们的意识中,档案就是存放在档案馆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它是沉寂的,孤独的,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甚至是私密性,与现实生活、与当下似乎没有什么关联。除非偶尔需要查找一些档案资料,否则这些深锁闺中或束之高阁的资料也许永远都无人问津。然而,近一年来,江苏省档案局联手扬子晚报社开创性地来了一次档案“穿越”,对那些纸质日渐泛黄、字迹也变得模糊的浩如烟海的档案卷宗进行搜索、甄别、遴选,以档案人和媒体人交汇而又独到的眼光在这些故纸堆中追寻曾经的历史的精彩,发见有价值且能为今人所用的精神文化产品,并适时地在《扬子晚报》上推出“档案穿越”大型历史文化专版,将那些已被淡忘的陈年往事引入公众视野。专版每周一期,面世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广泛的好评。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大开本、彩色印刷、装帧精美的《档案穿越》就是2012年《扬子晚报》文化专版的结集。

        《档案穿越》是一本独特的、别出心裁的书。它既不是某位作家的原创作品,也不是纯粹的档案资料汇编,而是编者对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进行解密,进而对其内容加以阐释、丰富和演绎的结果。因此,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材料的原真性,它的写作素材全部源于江苏省内包括各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编者首先从这些档案资料中筛选出他们认为有价值、有意义且可以解密的部分,然后围绕着这些原始材料,本着探求原真、论证原真的严肃态度,尽可能到资料涉及的场景和旧居老宅去实地考察,走访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人或某些亲历者,重温那相隔久远的别样的人和事,在此基础上,以走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辅佐材料,弥补档案信息的不足或只有经络没有血肉的枯燥,使干巴巴的档案资料充实丰满起来。有时也许仅一份档案资料就足以形成一篇有血有肉的作品,有的则还需沿着这些资料提供的信息、思路去寻找其他相关的资料,多个资料提供的信息组合起来才可以构思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始终围绕着材料的原真性展开,保持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原真性的尊重与捍卫。可以说,书中讲述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甚至作者的每一处触景生情、每一点心得感悟,都源于那些历史资料和追寻的现实场景以及相关人物的回忆叙述,都有史可循有案可稽。这些不同来源得到的信息有些是人们有所耳闻但不知其真相的,有些则为人们闻所未闻,但有关的人名地名又都是读者十分熟悉的,读来非常真切。

        现代性也是《档案穿越》的明显特点。档案资料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学科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市图书馆的馆藏库里仅民国时期的户籍卡就有200万张,装在十余个高大的金属柜子中,可见搜集整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穿越”只能分门别类有选择地进行。编者根据近年来持续加温的民国热,把这一辑搜寻的重点放在民国时期,书中讲述的故事主要涉及民国这一阶段,而且是一般读者兴趣所在、乐于关注的。从国民党的要员到普通百姓,从南京大屠杀到“新安旅行团”,从南京的城建到商业、文化活动均有涉及。这些事虽发生在上个世纪,却与今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种种不可分割或千丝万缕的联系,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讲述的《首都计划》(The city plan of Nanking)的英文版本,这是80多年前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的作品原件(他在中国最著名的作品是清华园和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全世界仅此一本,是南京市城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非常珍贵。该计划的许多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有参考价值。《档案穿越》对其精髓部分作了较为详尽的解读,以飨读者。如没有“档案穿越”这一平台,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认识这一了不起的著作以及那位伟大的设计者。“公考”是当下各种考试中最热门、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档案资料显示,民国时期公务员职位也深受学子、知识分子青睐,苏州就进行过一次“公考”。公考也有笔试面试,出题人要隔离到招考结束,任用之前要实习,合格才录用,这一考试录用模式已经呈现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雏型。这些档案文献带领人们走进记忆的深处,真实地还原再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也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产生一定的关联,引起人们的共鸣,折射出现实生活的诸多映像,给人以穿越历史而印证现代的“在场”的感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档案穿越》显然还具有故事性,可读性。作者根据档案提供的历史资料,或当时寥寥数语的一则新闻,或尘封多年的名人往来书信,甚或至于一本旧书一本旧杂志,展开思绪,追踪这些文字或数据的历史成因,挖掘隐藏在这些史料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丰富的内涵,使读者既明晰了一些历史事件或传说的真相,又在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文字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享受阅读的愉悦和美感。诗人卞之琳苦恋才女张充和的故事至今为世人乐道,苏州市档案馆里一本泛黄的杂志《水》牵引出了一段令人唏嘘、感伤的美丽往事。记者走访了苏州张家老宅,通过张充和耄耋之年的兄嫂的回忆道出《合璧记趣》的来龙去脉,重温了诗人那段长达20多年的感伤而无望的恋情的许多感人细节,读来不仅为诗人的执着、痴恋而动容,亦为其苦恋而未果的苦恼和无奈而慨叹。瞎子阿炳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但无人知晓阿炳究竟长什么样子,他的身世如何,无锡档案馆里唯一存世的阿炳照片引发阿炳后人及多位亲见者向记者讲述最真实的阿炳,揭开诸多阿炳之谜。书中每一篇故事都有精彩和独到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