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是什么阻了挡我们福幸

    余剑雨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25日   23 版)

        索达吉堪布的《苦才是人生》,一读便沉浸其中。其语言平实、故事隽永,富于启迪,引发了我对于幸福的重新认识。

        人生与苦同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苦伴随我们。牙牙学语时,可能为一块糖果而哇哇大哭;长大一点会为一个玩具与伙伴争执;少年青春又为学业、爱情苦恼不已,甚至叛逆;成年后要面临家庭、工作、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待行至垂垂暮年,更需直面病与死的人生大痛。

        苦即是人生的一部分,同样必须承受。进而言之,痛苦和快乐如影相伴。没有苦,哪里会有乐;没有乐,又如何体会苦。只有经历过撕心裂肺般的生死离别,才能知道厮守的幸福;只有经历激情绽放的青春,才能体味“廉颇老矣”的无奈之苦;也只有经历过百折不挠的艰难奋斗,才能品尝玉汝于成的喜悦。

        好好地对待痛苦,才会更好地理解快乐。有时候,痛苦是快乐的第一步。认识到了痛苦,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认识到了苦亦是乐的源泉,我们就会更加自信地去面对苦。苦寓于人生,知苦即是乐。明白了,就会更加坦然、随性。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一语道出破真谛。

        苦与乐是内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以不同的心境去诠释,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淮南子·人间训》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一种心境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会得到另一幅景象。

        “苦乐皆有心生”是智者的苦乐观,智者则将“调整自心”作为趋乐避苦的根本途径。同样是面对苦难,有的人感慨命运的不公,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有的人则把它作为对自己的考验,卧薪尝胆、十年一剑。《苦才是人生》说:“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人说,苦乐皆由心生,苦的心境源于内心无尽的欲望。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是因为没有及时克制内心的欲望,内心被欲望所占领。乐源于心境清静淡泊、道法自然。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倾,日食仅为升斗。

        《苦才是人生》中的一个例子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有个国王过着锦衣玉食、挥金如土的日子,天下至极的宝物、美色都归他所有,但他仍然不快乐。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起来,于是派人找来了御医。御医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你必须在全国找到一个最快乐的人,然后穿上他的衬衫,这样你就快乐了。”国王马上派大臣分头去找,后来终于找到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但是,大臣却向国王禀报说,没办法拿回那件能给他带来快乐的衬衫。国王非常不高兴:“怎么会这样?我是一国之君,为什么连一件衬衫都得不到?”大臣回答:“那个特别快乐的人是个穷光蛋,他从来都是光着膀子的,连一件衬衫都没有!”

        有的时候,快乐真的很简单,对生活的奢求越少,就会越快乐。纵观当下社会,人们拥有得多了,欲望多了,苦恼却也多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只有这种对欲望的合理节制,才能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操守,远离喧嚣与虚荣,找到自己的幸福、快乐和安宁。

        《苦才是人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故事告诉我们,当面对逆境时,要学会借力,甩掉逆境。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永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最有力;要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以智慧来保护自己。

        我们的内心总是在苦与乐之间徘徊。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人生之苦,坚信人生之美,集聚正的能量,创造无悔人生。(本文作者来自北师大实验中学)

        《苦才是人生》, 索达吉堪布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