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马思克主义学哲文本导读》:突破“原著导读”的局限性

    生王新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25日   10 版)

        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突破了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类著作和教材“偏于一类”的局限性,将不同学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并收其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丰富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性著作和文本导读类著作也为数众多。然而,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关于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和将哪些文本作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分歧也最大,争论也最多。

        其一,虽然马克思十分强调哲学在他们理论中的重要性,但他本人却从来没有写过一本系统阐明自己哲学理论的著作。这给后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造成了许多困难,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之后,围绕着他们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解出现过许多重大分歧。这些分歧有些来自对于马克思提纲性文本理解上的差异,有些来自不同文本的依据,有些则来自人们对道路和策略选择上的意见差异。有时,这些原因综合混杂,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在不同的路向上又分离出许多分支和岔路。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增添了困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的作者显然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因而采用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本选择策略和文本解读方式,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文本选择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突破了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类著作和教材“偏于一类”的局限性,将不同学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并收其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丰富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放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历来有不同的学术传统,例如,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解释模式和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解释模式就分别代表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在它们内部又有众多的学术流派与分支。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们在选择经典文本时,往往各依自己所遵循的学术传统对历史文本加以过滤和筛选,将符合自己学术传统的文本视为经典,将其他学术传统下出现的文本排除于外,阵线分明,各标正统。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的做法刚好相反,不仅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经典著作和手稿(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导读”),而且有“第二国际的哲学文本导读”、“俄罗斯、苏联的哲学文本导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本导读”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时期、各种学术传统的经典文献在本书中都得到了重视,可以说是兼容并收。对于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阅读这样的经典文本导读是非常有益的。这是因为,在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各种学术传统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借鉴已经成为理论创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任何固守一隅、无视其他理论传统的做法,无疑都不利于理论创新的继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有害的。要想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就必须具有一种开放性的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各方面的文献。

        在文本解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的最大特点是:忠实于原著本身,客观解读,为读者理解经典文本留下了最大的自主空间。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都不可能是不持立场的,但是,对于一部以文本研究和导读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引导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开放的精神和客观的态度,必须尽可能“隐匿”导读者个人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其实,客观性和开放性本身也是一种态度和立场,而且是一种有利于使研究深入化的态度和立场。例如,在当前我国理论界关于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问题上,伯恩施坦、考茨基和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体系之间、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解释体系之间的分歧,就时常被人们作为不同的理论资源加以引用。正是这些不同解释传统之间的理论张力,推动了丰富多彩的新观点的出现。如果我们预先立论,以一种特定的态度和立场选择和解读经典文本,便等于事先关闭了某一个方向的大门,为研究规定了特定的方向。以这样的文本解读为依据,怎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开辟唯物史观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不仅收录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哲学文本,而且也是完全客观地介绍他们的观点。这种理论态度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解读》一书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体例新颖、文风清新。《解读》的每一章都由“写作背景”、“篇章结构”、“观点提示”和“文本节选”四个部分组成,简单明了,清楚明白。特别是在“观点提示”部分中,作者总是能够将纷繁复杂的文本内容归结为若干简要的主题,并且总是能够言简意赅地将问题陈述清楚,文风朴实而自然,丝毫不使人感到晦涩和深奥,堪谓解释精要。我想,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需要的文风。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上下册),杨耕、仰海峰/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8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