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底层人成《北京文学》获奖作品“主角”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暨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无论是知名作家方方的《声音低回》,还是文学新人苗秀侠的《迷惘的庄稼———农民工留守子女现状调查》,在昨天(10日)刚刚颁发的第六届《北京文学》奖暨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中,多数作家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底层人物。

        在此次颁发的奖项中,陈应松、方方、荆永鸣、杨少衡、丁力获中篇小说奖,冯俊科、刘庆邦等获短篇小说奖,叶多多、朱晓军、阎纲等获报告文学奖,毛建军等获新人新作奖。作家刘庆邦不但夺得本届的《北京文学》奖,同时夺得《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刘庆邦表示,此次获奖的《皂之白》和《嫁东风》都是写的小人物。不论什么时候,穷人、弱者都是存在的,他的创作就是要关注小人物、关注弱者、关注受苦人。

        《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介绍,本届获奖作品名家实力强劲,新锐异军突起。方方、陈应松等知名作家依然保持着以往的高品位、高质量与影响力,而获得新人新作奖的3位作者,虽然都是第一次发表小说,但个个出手不凡,尤其毛建军的中篇小说处女作《北京人》发表后引起关注,并有影视公司购买其作品影视改编权。从获奖小说题材看,既关注现实,又回望历史,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做到了较好的统一。获奖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出的家国情怀与文学担当也值得关注,显示出报告文学作家始终与时代同步的优秀传统。

        季栋梁、邵丽、蒋峰、乔叶、张楚等作品获得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获奖作品注重对题材的陌生化处理,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揭示令人深思。作家方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之所以持久地、心无旁骛地写作,是因为“不是文学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文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