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文本解读:

    探寻真理之路

    杨耕 仰海峰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11日   06 版)
    (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的序言,本报发表时加了现在的标题并略有删改。该书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要了解马克思的深刻思想,根本的方式就是去解读他的文本;要了解马克思的历史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解读后继者阐释马克思哲学的文本。

        ○不同的研究范式、理论倾向和思想流派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的新探索表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存在着广阔的语义空间。

        ○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变革的产物,这是一种思想的总体转型与重建。

        ○任何理论研究都无法完全摆脱源于当下社会和思想的视域,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当下的视域与研究对象的视域相融合的过程。对前人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对当下社会和思想的深入考察,它们之间构成了一种总体性的相互关联。

        ○只要哲学家的思想对思想史有新的贡献,只要其思想有社会存在的需要和根据,就会长久发生作用并具有永久的魅力。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其精华往往集中体现在它的经典著作中。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叔本华告诉我们:“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恩格斯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原著”,即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形象地说,通过学习原著,我们既能见“真佛”,又能见“真经”。文本解读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写作背景、出版情况加以介绍,对文本中的基本思想、历史意义加以提炼,既有助于我们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又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文本。因此,我们编写了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

        1 非“学院派”,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我们会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院派”。马克思并不是先写好了教科书来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际需要,在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过程中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又是改变世界的哲学,其理论主题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生动而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我们不能从西方传统哲学、“学院哲学”的视角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应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这三重批判,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这双重世界观的宽广视野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全部文本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需要考虑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文本。除了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外,马克思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粹”的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蕴含、体现在短论和读书札记中,如《<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或者蕴含、体现在提纲、笔记和书信中,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学笔记》、《人类学笔记》、《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致维·伊·查苏利奇的信》;或者蕴含、体现在手稿和论战性著作中,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B1858年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或者蕴含、体现在资本批判、政治批判、历史研究的著作中,如《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尤其是《资本论》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与马克思不同,晚年恩格斯倒是写下一系列哲学著作,如《反杜林论(哲学编)》、《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所以,马克思逝世后,人们主要是通过恩格斯的哲学文本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但其中任何一个单独文本又不能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全部文本中的哲学理念、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理论同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一贯的、严密的、完整的。从历史角度看,把某一个文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某一阶段孤立出来;从逻辑角度看,把某一个文本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割裂开来,就会“肢解”马克思,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应当系统而全面。

        3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

        要了解马克思的深刻思想,根本的方式就是去解读他的文本;要了解马克思的历史影响,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解读后继者阐释马克思哲学的文本,从中去了解后继者在何种意义上坚持、发展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何种意义上修正、变更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影响,不仅是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的,而且是通过其后继者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不同解读而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理论倾向和思想流派,如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在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中,有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拉法格的经济决定论,以及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等;在苏联马克思主义中,有本体论主义与认识论主义,以及辩证法学派与机械论学派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又形成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不同的研究范式、理论倾向和思想流派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新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其意义不仅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流派,而且表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存在着广阔的语义空间。

        因此,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不仅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文本,而且选择了第二国际时期、俄罗斯和苏联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本已经放到其他教材中,因而没有收入;后马克思主义文本因其逻辑矛盾甚至相互对立,加上篇幅的限制,因而没有收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人物众多,文本浩繁,我们力图在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及其后继者的重要文本,并从“写作背景”、“篇章结构”、“观点提示”、“文本节选”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五个方面展开对这些文本的导读,从而引导我们进一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域,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形态。

        4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总体转型与重建

        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及哲学系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它犹如一张导游图,能够引导我们走向不同的理论景点,但不能使我们走进理论景点的深处。因此,这部“导读”只是一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书。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部“导读”,以便深入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关注总体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曾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根据这一概括,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学科进行研究。这种学科划分虽然有助于从某一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但也带来一个重大缺陷,即无法从“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总体关系中理解马克思,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哲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研究,哲学—经济学思想又是同对社会主义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这三方面的内容始终处于一种互动之中。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变革的产物,这是一种思想的总体转型与重建。

        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反之,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只有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更大的意识形态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去研究其经济学思想,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玄思之中;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而不从哲学上反思经济学的前提,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是如何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而不把马克思哲学—经济学思想与其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为一个整体,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意义。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从而从理论深层上理解马克思,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时需要解决的难题。

        5 思想逻辑,解决历史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主题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总体来理解。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不是思想史的单纯的逻辑延伸。哲学家运用的是一些超历史的、形而上的语言,面对的却是当时的社会生活,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其历史的定位。例如,黑格尔哲学在直接层面表现为一种思想的逻辑,其晦涩的论述要解决的是思想史上的难题,但实际上,黑格尔哲学所要解决的是德国当时的历史难题,即面对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德国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如黑格尔本人所说,“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里面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黑格尔对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批判,对经济学的研究,对市民社会、国家理性的探讨,无不是用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述当时德国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把黑格尔的哲学与他所处的历史情境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总体来看待,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思想史逻辑中的黑格尔,而无法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义。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同样要遵循这种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后果、法国政治革命及其后果、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后果,这三者是资产阶级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及其引起的规模宏伟、具有现代形式的社会矛盾,以及人类历史向何处去的这一现实问题,是推动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因。离开这一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逻辑,我们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实际上,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面对思想史的一个基本理念。马克思在分析劳动价值论的形成时认为,从重商主义把商业劳动作为财富的源泉,重农主义把农业劳动作为财富的源泉,到亚当·斯密“抛开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创立劳动价值论,不仅体现了理论逻辑的提升,而且体现了现实社会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从理论逻辑来说,这一转变体现了从特殊劳动向一般劳动的提升;从社会发展来说,这一转变表明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成了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同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这就是说,只有在现代社会形式中,人们才能对不同种类的劳动“同样看待”,才能形成“劳动一般”这一范畴,才能创立劳动价值论。“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在马克思的这种分析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思想历史的逻辑进程,而且看到了社会历史的实际进程,同时看到了思想历史逻辑进程和社会历史实际进程的内在关系。因此,把思想和历史当作一个总体,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面对当代社会和思想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当代社会和思想研究作为一个总体来看待。哲学解释学已经揭示,任何理论研究都无法完全摆脱源于当下社会和思想的视域,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当下的视域与研究对象的视域相融合的过程。这表明,对前人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对当下社会和思想的深入考察,它们之间构成了一种总体性的相互关联。只有走进当代社会和思想的深处,我们才能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当代的途径。例如,卢卡奇关于物化与阶级意识的理论,就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思考。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对人的支配与控制越来越明显,这种控制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体的层面,而且体现在人的心灵的深处,卢卡奇由此提出了“物化”批判理论。这种针对泰勒制的“物化”批判理论,不仅承袭了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重要思想,而且受到了韦伯、西美尔等当代思想家的重要影响。看不到这种当代社会和思想的变化,不仅难以正确把握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系,而且难以找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当代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途径。

        6 思想生命远超自然生命

        哲学家个人的思想生命远远超过其自然生命。个人的自然生命是生物学的,受生物规律支配;个人的思想生命是社会学的,受社会规律支配。只要哲学家的思想对思想史有新的贡献,只要其思想有社会存在的需要和根据,其思想就会长久发生作用并具有永久的魅力。这是思想史的规律。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在解读孔子、孟子、庄子,仍然在解读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哲学思想不同于新闻报道,“读”书不是“看”报。我们之所以看新报而不看旧报,是因为从新报中能获得新闻,在旧报中只能得到旧闻。除非为了寻找资料,否则,我们不会看旧报,而寻找资料已经进入思想研究的范围了。真理性的思想没有什么“新闻”与“旧闻”之分。老的未必就是假的,新的未必就是真的。可以有“老”的重复千年的真理,也可能有“新”的时髦一时的谬论。所以,我们今天不需要看旧闻,却需要读经典著作这些“旧作”。

        新闻报道追求的是新,哲学思想追求的是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在当代,无论是对肯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还是对否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马克思主义都是一座绕不过去的思想高山。“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连反社会主义思想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也认为,社会主义是‘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也是第一个不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受到不分种族、国别、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特里·伊格尔顿语)系统阅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真正理解、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精神需求,又是现实需要。

        我们应该作一个“精致读书人”,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对哲学、真理的“敬畏之情”,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在哲学里面正像在海洋里面一样,既没有坚冰,也没有水晶,一切都是运转、流动、生气勃勃,每一点都同样的渊深;在哲学里面正像熔炉里面一样,熔解着落在它的无始无终循环之中的一切坚硬的、石化了的东西,但同时,却又像海洋一样,它的表面光辉、平静、明亮、一望无际,并倒映着青天。由于这个视错觉,华而不实的人就勇猛地走上前去,对真理毫无敬畏之情,对于工作了约三千年才达到目前发展的人类劳动毫无敬意。”(赫尔岑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