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杨绛对文学的敬畏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21日   06 版)

        7月17日,是著名学者和作家杨绛先生102岁寿诞,八卷本的《杨绛文集》纪念平装版也在此之际面世。对于新出版的《杨绛文集》,杨绛先生更是抱着一种审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杨绛先生坦言说:“全部文章,经过整理,去掉了一部分。其中,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如蝇逐臭的时代,像杨绛先生这样视名利如浮云,对文学始终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谨守忠恕之道的著名作家和学者无疑就像是凤毛麟角。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当今的文坛,某些著名作家内心的浮躁和对金钱的崇拜,简直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无法抑制。

        与杨绛先生对文学的敬畏相比,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对不及格和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的杨绛先生才是值得我们内心敬佩的作家。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够流传下去,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并不在于其出版了多少万字的作品,受到过多少文学批评家的吹捧。因为,最好的批评家并不是那些常常出现在各种研讨会上溜须拍马的吹捧专业户,而是公正无私的时间。它会在岁月的流逝中,一言不发地就将那些红极一时的著名作家的平庸之作无情地扔进垃圾箱。在写作时欲望太多,将写作当成谋取名利的手段,可说是当今文坛许多作家的通病。只要有书商愿意出版,某些作家就不管什么文字都敢拿出来出版,并且自欺欺人地将自己稀松平常的作品大肆吹捧一番,继而在书商和媒体的疯狂炒作中自鸣得意地名利双收。对于这些作家来说,名利就像是兴奋剂,他们越是吸食,就越是上瘾,以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像曹雪芹那样,即便是在衣食堪忧的情况下,仍然是数易其稿,坚持十年,将最好的文字留给读者的伟大作家,在当今的中国文坛几乎成为了绝响。

        在笔者看来,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生前对其画作的态度,与当今许多作家们对于名利的过分追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的吴冠中,哪怕是随手在纸上乱涂几笔,都可以迅速变成滚滚的钞票。吴冠中先生一生上演了多次被誉为美谈的烧画事件。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感到不满意,便将其烧毁。1966年“文革”初期,吴冠中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烧掉。1991年9月,他在整理家中的藏画时,又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统统全部毁掉。烧画就犹如烧钱,当今还有几位著名作家能够像吴冠中烧画那样,将自己曾经费尽心血,但确实是平庸的作品一举烧掉呢?我们常说,当代文学缺乏经典之作,这可说是与我们的许多作家对于文学缺乏敬畏有关。

        深圳市宝安区唐小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