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07日   01 版)

        汤姆·斯托帕获品特奖

        捷克出生的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获得了今年的笔会·品特奖。该奖由英国笔会创办,以已故大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1930B2008)命名,意在表彰的作家,如品特本人所言,须以“无所畏惧,始终不渝”的目光关注世界,并呈现出“强烈的知识分子之坚强意志……来描述我们人生和我们社会的切实真相”。评委会主席、南非小说家吉莉安·斯洛沃(GillianSlovo)表示,全体评委一致同意,斯托帕以其全部作品,符合品特生前立定的上述标准。76岁的汤姆爵士则向品特致敬,称他为“我当年投身戏剧创作的原因之一”。(详见8版)

        计划经济体制缘何失败再思考

        以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为例,像计划经济体制允诺的那样,要让如此庞大的人口都过上富足、舒适、幸福的生活,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必须合情合理,起码是不能出问题。用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制定计划。面对如此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客观情势,肩负如此重要的“合情合理”任务,计划制定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即制定出合情合理的计划?客观性要求是计划制定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计划者获取、筛选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是无限的。第二,与被计划者经济生活直接相关的所有信息如13亿人口的相关信息是完整的且都为计划制定者所知悉。第三,计划制定者在制定计划时必然要涉及利益性分配,所以他或她分配利益时必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即是道德完人或说是圣人。(详见10版)

        马原:《纠缠》讲述当下的财产故事

        “谁会期望一个中年和老年的小说家还时时做出先锋姿态呢?我下一部书里一定会有城管打小贩的故事,会有大桥垮塌的故事,会有北京雾霾的故事,会有形形色色当代中国的故事。”马原说,《纠缠》讲述了中产阶层的一家三代人面对财产的不同态度、纠结与烦忧:姚清涧老先生留下遗嘱,将存款和房产变现捐赠母校檀溪小学。其女姚明和其子姚亮执行遗嘱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繁难———晚辈对捐赠的不解;经办机构官僚主义的刁难;“同父异母”哥哥真假难辨;檀溪小学校长力拒将捐赠房产变现等等;同时,儿子要求提前分割房产,姐姐的前夫也在觊觎家族财富……小说以平静内敛的笔墨,不仅讲述了一个耐读的故事,还在错综微妙的遗产纠葛中,于多个侧面,展现了人性的欲望、内省、苍凉与温暖。(详见11版)

        张爱玲记错了

        张爱玲19岁创作的《天才梦》中,末尾那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相信让普天下张迷们都奉为经典,至今还津津乐道罢。该文虽极简短,只有五百字,于张爱玲而言,却别有一番深刻意味。张爱玲的最后一篇作品《忆西风》,就与自己的这篇初叩民国文坛之作联系紧密。《忆西风》是1994年12月3日在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发表的,作为张爱玲第十七届时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将自己19岁的处女作及文学生涯初启时的种种情状相联系,有感而发,原本也顺理成章。但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部是在谈论《天才梦》当年参加征文比赛,从初评第一名到后来变为没有名次的“特别奖”,很是为自己少年参赛受到的这番不公正待遇鸣不平。那么,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详见14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