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上海书展,名家舞台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31日   08 版)

        作者曹元勇(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提要:回顾以往,每届书展最令人期待和激动的,无疑是文化名家的热情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换句话说,上海书展早已成为文化名家展示各自魅力的重要舞台。

        阅读氛围的好坏,可以说是一座城市文化气质的晴雨表。而每年一度的盛大书展,则会将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推向高潮。对上海来说,每年八月虽然正逢炎炎暑日,但为期一周的书展不仅已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读书人最为期盼的文化盛宴,而且其火热的程度也是一年高于一年。今年,上海书展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回顾以往,每届书展最令人期待和激动的,无疑是文化名家的热情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换句话说,上海书展早已成为文化名家展示各自魅力的重要舞台。

        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从第一届上海书展开始就参与其中,因此也见证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著名作家在书展上亮相的难忘场面。比如,2004年首届上海书展时,我策划并参与编辑的十二卷绘图典藏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正好出版,八十二岁高龄的译者草婴先生亲临书展现场,参加了这套书的首发式。面对慕名而来的众多读者,老先生激动地说:他的夙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从俄语原文翻译过来,在读者和托尔斯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且要把这座桥架得平坦、广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劳累。数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仿佛还能真切地听到草婴先生激动得略微发颤、但又十分果决的声音。又比如2005年,书展时正好遭遇麦莎台风来袭,作家余华冒着暴雨从海盐老家赶到上海,在书展上刮起了《兄弟》旋风。上千名读者排着长队等待余华签名的火爆场面,成为那届书展被谈论最久的盛事。

        当然,回顾上海书展,不能不提到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莫言是近几年上海书展的常客。从2008年开始,每隔一年,他就会作为嘉宾亮相上海书展;而每次到来,都会成为书展上最受读者和媒体关注的实力派作家。他第一次亮相上海书展,是2008年8月出席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获奖长篇小说系列”五部作品的首发式,并应邀到上海图书馆做《我的文学生活》演讲。书展有序的活动组织和上海读者的热情,使莫言对上海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他由衷地表示:新长篇写完之后,一定交给上海出版。一年之后,莫言果然一诺千金,把笔耕四载的新长篇小说《蛙》交给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

        2010年,莫言作为开幕嘉宾再度莅临上海书展。这一年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在书展开幕式上,莫言作了颇具感染力的致辞:在这个夏天,举办书展的上海是全世界最有文化感召力的城市,而且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作家的重要舞台。到这一年书展时,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莫言的重要合作者,出版了他的十五部小说作品,包括十部长篇小说和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在书展开幕当天的招待午宴上,有一位书展嘉宾好奇地问莫言:很多作家都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出版社在北京,你这么大的作家,为什么却把这么多作品都交给上海出版呢?莫言当时很风趣地回答说:上海出版社的人好。自然,莫言作出这样的回答,并非是一时的随口戏言,而是表达了他对上海出版人坚守文学信念、敬重作家并尊守合作协议的做事风格的认同。

        正如莫言所说,上海书展是作家的重要舞台。2011年,随着“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的创办,这个舞台已经不只属于本土的作家,同时也已成为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家亮相上海、与中国作家和中国读者进行对话交流的最佳舞台。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到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等等,这些世界知名作家的参与,在使这个舞台真正国际化的同时,也让每年八月这场属于上海、属于全国、属于世界的“文化盛宴”变得更加令人期待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