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困兽记》的初版本与修订本

    陈思广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31日   14 版)
    《困兽记》1945年5月初版本
    《困兽记》1963年10月修订版
    沙汀

        1941—1949年沙汀在睢水,是他创作的黄金十年。最重要的标志是,沙汀在这里完成了长篇小说《淘金记》(1943年)、《困兽记》(1945年)与《还乡记》(1948年),这使沙汀成为新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三记”也成为上世纪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就“三记”而言,一般人们认为《淘金记》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其实,《困兽记》也有相当的水准。如果说《淘金记》是沙汀对国统区乡镇恶霸丑恶样态的深刻揭示,那么,《困兽记》则是沙汀对乡村知识分子在现实的、物质的、精神的多重挤压下抗争、动摇、妥协乃至认命的写照。小说以乡村小学教师们筹备演剧为线索,以主人公田畴与吴楣的暧昧关系、与妻子孟瑜的家庭纠葛为纠结点,深刻地揭示了身处于大后方令人窒息的如死水一般的压抑氛围下乡村知识分子如土拨鼠般的生活样态和精神负荷。小说的色调虽然略显暗淡,但田畴、吴楣等人物形象依然刻画得栩栩如生,准确而细致的心理更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而这一切正得益于作者清醒而坚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不过,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未能继续下去,迫于环境压力,沙汀对《困兽记》进行了较大修改(当然也包括对《淘金记》的注释与对《还乡记》的修改),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故事情节、人物的来路与去路作的重大修改,相应地,主题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1963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困兽记》中,小说第8页有这样的文字:

        “若果没有接二连三的老母病危的电报,他不会回来的,已经溜到解放区去了。因为他所属的那一部分川军,正和八路军防地接近,彼此常有来往。而他这回的确碰上了一个使人啼笑皆非的局面。”

        那么,1945年5月初版的《困兽记》是如何写的呢?

        “若果没有接二连三的老母病危的电报,他不会回来的,是他就在翌晨,他才弄明白,自己这一回上了个使人啼笑皆非的呆当。”

        又如第10页:

        “当他第一次这样发问的时候,章桐肯定的答复了他,第二次他却故意含糊其辞。因为他深知田畴的皮味,而且懂得他的所谓前线,具体内容是不大确定的。有时是指延安,有时是指八路军的游击地区,有时又是泛指一般前线。仿佛只要能摆脱目前的处境,哪里都行!这一次章桐是连回答也没有的。”

        1945年版是这样写的:

        “当第一次他这样问他的时候,章桐肯定的答复了他,第二次他却故意含糊其辞,因为他深知田畴的处境,以及他的个性,相信这个在他相当困难。这一次他是连回答也没有的。”

        相应的,小说结尾也发生了改变:

        “最近,他终于同小邬联系上了,要他去重庆找一位《新华日报》记者,帮助他去延安。而他是特别跑来向牛祚告别的。因为他曾经向老教师商量过,而且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支持。”

        ……

        “于是,他生涩地望他点一点头,跟同孟瑜拐进自己屋里去了。而他重又烦燥起来。他从他的朋友看出了自己的不幸,而且陡然地感觉到,他也只有一条和他相同的出路:到延安去!到抗战的最前线去!然而,这个人皆知其为崇高合理,于他更有必要的神圣愿望,现在看起来却又多么的渺茫啊!……”

        同样,1945年版的本来面目又是如何呢?

        “这一向来,他的日子也过得不顺畅。起初,他想说服他的母亲,让他回前线去,不然他会闷死,但老太婆不答应,而且吵闹得更凶了。现在他已抱定决心逃跑,因而特别跑来向牛祚告别。

        ……

        “于是,他生涩地望他点一点头跟同孟瑜拐进自己屋里去了。而他重又烦燥起来。他从他的朋友看出了自己的不幸,而且陡然的感觉到,他也只有一条和他相同的出路:到前线去!然而,这个人皆知其为崇高合理,于他更有必要的神圣愿望,现在看起来却又多么的渺茫啊!

        ……”

        可以说,将章桐去前线的目的地具体化为延安是修订版最大的改动。这也使作品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1945年版的章桐到底是如何打算的呢?小说有两处提到了出走的去处:

        (1)“‘哼,会想不到办法!’他接着说,语气更坚定了,于是搬着指头,向她一一计算着他们可能得到的出路,‘参加半职业剧团,想门路到前线去,———至少教书行么?我已经写信到恩施去了’,他忽然记起曾经得到一个在那里作文化工作的朋友的来信,‘第三救亡演剧队还要那里,找工作我想很容易的!衡阳还有个同学在办报纸,再不然到湖南去。接近前线的区域,听说短期训练学校容易去得很,暂时混个资格,也要得啦!’”

        (2)“‘怎么没办法呢?’他反问她,接着就倾箱倒匣的说了下去,‘随便你怎样说,怎样好啦!到成都,重庆,都行!再不然我们直接到恩施。只要你愿意,我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见,章桐提到的去处是:湖南,湖北,四川;涉及的城市是:衡阳,成都,重庆,恩施。没有陕西,也没有延安。然而,修订版文末的写作时间却依然标注为:1944年5月10日。后来沙汀将其收入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汀选集》时,也标注为:1944年5月10日。这就使一些人误以为这就是初版本,在撰写相关信息时就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辞典》即是如此。论者以1963年的修订本作为底本评价《困兽记》的艺术得失,在《困兽记》的辞条中,写出了“章桐介绍并赞赏八路军地区的生活”并“终于决定到延安去”的文字。作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辞典》,未能以初版本为据,以至以讹传讹,可谓硬伤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