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怎么走?如何做?什么事关传统出版生死存亡?

    25位数字出版一线操盘手自述·实践与困境(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31日   06 版)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支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图书出版企业)的圆桌会议举行。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与25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家出版社、5家出版集团)代表共议数字出版问题与实践。

        尽管目前出版社绝大部分的收益都来源于传统出版,然而,技术变革、阅读变迁驱动出版升级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今日的准备,正是为了来日的生存之战。前几年,出版界热议的数字出版运营模式问题渐已清晰,然而,盈利问题、版权问题、强势渠道合作摩擦、资金问题、人才问题,包括亟需资源聚合、共建平台等深层问题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都考验着行政人和操盘者的智慧。

        考虑数字出版的未来,如何联合出海,设立发展基金,建立出版界自有销售渠道为重中之重,一可节约成本,二是形成规模效益,三可提高话语权。

        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字和纸质版权的分割问题

        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开展比较早,从1998年开始做ERP,2007年做了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自筹资金投入和国家投入的资金大概有三千多万,但获得的收益有限。

        我社的目标,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我们全部图书资源的数字化集中存储,按结构和主题进行分类管理。专业知识的云服务平台能稳定运营,至少能见到盈利模式。

        改制之后,出版单位的数字版权资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版权是资产,但是我们的电子版权和纸质版权是分割的,我们出版社可能拿到纸质版权但没有电子版权,文资办都觉得很奇怪。那么,如何获权,如何对外授权,如何进行维权保护和财务核算,下一步,数字版权资产管理的工作极具挑战。

        现在,当当、京东搞图书打折、电子书零元,希望总局通过示范评估、舆论引导、论坛交流等,来规范净化数字出版的商业环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项目制培养产品经理

        外研社在数字化方面涉足的面非常广,每年收入有几千万,但投入可能更多。重点和大家分享的:基础设施的保障,产品体系的架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基础设施中,外研社有自己的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能不能好好的用起来,可能是我们更关注的问题。比如说ERP、CRM,除了管我们的文件,原数据的信息库,还意味着所有的数字产品、纸质产品的信息有一个大的基础库,有了之后,可以对接电商平台,我社自己的网站,包括各种国外的销售渠道。做的模式大家都明白,通过模板化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对接。

        外研社有几十个数字化的产品,我们自己反思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去美国学习,很大的国际出版集团也只介绍一个、两个、三个数字产品,但每个产品做得很精。我们在反思,以后的数字化产品架构,应该像纸书划分教育、大众、专业出版一样,有一个体系。今后,我们对数字产品的开发,会学习软件公司的模式,实现模块化、体系化的开发。

        人才队伍建设,说起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强调的是几个点:传统出版业务的人员要做转型,但不是所有的人员都要做数字化业务,而是在工作中做一些调整。外研社的营销人员比较多,传统的营销人员原来不做数字产品的销售,我们有一个独立的数字化队伍,但接下来可能对传统营销人员提出数字产品营销的要求,做“大营销”。其实数字出版最缺的是产品经理,他对市场、技术、数字产品本身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是复合型人才;我们通过项目制的形式来培养这种人才,涉及授权机制、资源调动、奖惩机制等问题,所以要建立关于重大项目的管理机制。

        关于出版流程改造的问题,之前看过一句话,想和大家分享。美国数字教育的专家提出,未来五至十年,传统出版社以纸质书为导向的工作流程不做改变的话,将重复一种伤筋动骨的伤害,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享受到技术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

        中南出版传媒:复合大销售平台迫在眉睫2012年,我们和华为公司强强联手,成立数字出版公司天闻数媒,希望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还有多年来渠道、市场方面的优势,更好发挥我们在内容资源、出版专业方面的优势。

        我们的两大产品板块,其一是电子书。集团统筹数字资源的管理,交给公司主体统一运营。根据集团的制度,各出版社必须按时按量把数字资源送达集团,和年度考核挂钩;各社的数字资源不能私下授权和合作。集团统一承担数字化存储等需要的全部费用,收益全部归出版社所有。其二是电子书包产品,在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大的平台建设,这个项目耗时非常久,现在在深圳龙岗试点。因为是几个亿的项目,政府决策比较漫长,实践探索也很艰难。

        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单做大的教育产品,对集团的经营压力很大,去年我们开始逐步拆分产品,以学校为服务单位的教育产品推进很快,在北京、上海、湖南、深圳覆盖了两百多个学校,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覆盖五百来个学校。

        大众数字出版面临的压力和面对渠道商的艰难格局,我们也是深有感触。大众出版的本质应该是要做到B2C的,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做到。如果未来要真正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在大众领域,肯定必须要有一个覆盖整个产业链,而且面向大众市场的复合平台。但单一的出版机构是不可能做这个实施主体的。大家都能感受到通信云计算,还有国外大的厂商在蚕食和侵占出版人的权益,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出版人的话语权就会日渐式微,出版社就会更加艰难。希望总局能从关乎整个传统出版行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审视和权衡,建立一个政府统筹,企业参与,资源和利益共享的平台。

        另外,做天闻电子书包项目时,我们感觉到教育项目牵扯的面太广,承载的社会责任巨大,投入很多,周期又很长,单靠企业来实现教育出版的数字转型,我们感到确实艰难。希望总局能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我社的出版工作有三个战略:抓好传统出版,抓好业态转型,抓好产业升级。

        其中,业态转型主要针对数字出版。2009年,我社组建了数字出版中心,全面启动数字出版工程,要求每一步稳扎稳打,有清晰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

        第一,推动适合多元阅读需求的资源库建设。中少总社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有非常丰厚的数字出版资源,则资产管理库的建设是基础工作。对内,可以实现服务,整合出版、查询资料的时候非常方便;对外也实现了针对全国少儿图书馆的销售,目前实现销售额五百多万。但我们感觉到,多元需求的阅读需要我们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才能满足各图书馆和学校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

        第二,推动适合多渠道需求的平台建设,我社的数字出版平台列入了总署的入库项目。主要是依托我社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幼儿画报》,建设红袋鼠全媒体学习平台,对接幼儿园和家庭;还有针对小学的平台,一方面是对少先队服务的渠道,总社月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的《儿童文学》和《我们爱科学》,也通过这些平台,走进学校。

        第三,推动适合多终端需求的内容建设。数字出版和内容出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将进行全媒体出版平台的建设,再造出版流程,使数字出版从源头策划开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专业运营提高产业门槛我社将打造少儿绿色网络游戏项目、青少年文学网络项目、少儿移动终端电子书、少儿卡通动漫项目等七个项目,计划将产品和服务逐步覆盖到互动媒体、有声读物等全部数字技术相关领域,将高科技数字手段与优质文化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在服务上回馈读者,同时探索构建立体化的发行网络。

        作为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明星企业,为不断做优做强,我社计划组建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以集团公司的构架和品牌优势全面布局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团的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增长极,为此我们有以下四句话:以集团的构建掌控产业格局,以资本的力量撬动产业市场,以国际的视野拓展产业规模,以专业的运营提高产业门槛。

        比如专业运营提高产业门槛,这个问题是针对很多同人提到的对渠道的严重依赖性的问题,和版权的获取问题等。不管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根在出版,核是内容,专业内容以多媒体技术呈现,才能产生聚合效益。

        时代出版:产业联盟实现集成创新数字转型方面,我们的体会是,可依托产业优势,进行集成创新和系统创新,实现传统出版社的创新。

        时代出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数字与新媒体产业联盟,联合全国三十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出版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协同做全产业链,目前,我们的产业联盟进展非常顺利;整合研发力量,公司设有有博士后站,在张江有研发中心,联合国内高校重点培养新媒体研究力量,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同时,我们建造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孵化平台,前两年投了三个亿,建了六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地方政府很支持,招商效果非常好,想整合所有的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进行孵化,大家共同努力,协同发展。数字出版这几年最困惑的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实行跨界联合发展,则容易突破。

        目前总局有数字出版项目部,具体项目可否参照国家出版资金的扶持方式,通过专家评审,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专项扶持,推动数字出版发展。

        法律出版社:

        中国法律英文服务系统

        我社采取借用外资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来运营数字出版业务。经过几年的运营,我社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有七十万条数据,14个数据子库,年产数字产品三百多种。

        同时,我们建立了若干个电子图书馆,利用法律专业的资源,细分专业读者群体市场,如中国法官电子图书馆、中国检察官电子图书馆等等,采取直销的方式,效果比较好。

        今后,我社考虑做几个方面的项目。其一,和英国科技出版集团合作,建设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一体化的业务系统和出版管理系统,建成以后,数字出版基础能上一个新台阶。第二,启动中国法律英文服务知识系统,用数字方式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落实总局的数字出版转型和走出去的战略,今年4月已经进入了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项目库。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从优势出发实现突破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是外向型的专业出版社,因此,我们在发展数字出版方面的战略定位是,立足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以我们已有的内容品牌优势为基础,将资源开发和平台建设相结合,发展多种数字产品,实现数字出版的可持续的发展。具体的产品形态既包括面向教师的专业软件数据库,也包括智能电子书,和传统教材相配合的多媒体教材,以及教学资源库等。

        发展数字出版最重要的不光是开发产品,而是要真正把产品营销出去。我们主要采取一体化的营销方式,既利用现在各种网络和数字化的营销方式,比如国外的一些网络平台,以及我们自己的网站等,实现营销目的;同时,利用传统营销,在每一本书上都有我们平台资源的连接,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数字产品的广告平台,同时和相关的行业协会进行网站链接,实现产品的推送。

        发展数字出版要注重数字出版的方向,寻找更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而不是人云亦云,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珍惜自己的优势,从优势出发实现突破口。其二,不主张一口吃成胖子,而要小步快走,用有限的资金得到回报,然后持续性的进行投入和发展。

        现在很多出版社成立了独立的数字出版企业,但造成资源和人员的壁垒。经过经验的总结,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力资源和内容资源的最佳配置,以项目为核心带动数字出版的发展。(本报记者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因版面所限,部分示范出版社未刊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