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樊建川:有生之年想建100家博物馆

    《大馆奴》讲述樊建川及其博物馆聚落故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我希望让每年来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参观者能够对历史看得清楚一点,角度多一点,受到的启发也多一点。”日前在京举行的《大馆奴:樊建川的记忆与梦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书首发式上,该书主人公、建川博物馆聚落创办人樊建川谈到多年投身这一事业时如是说。“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这是樊建川的初衷。他说,他乐意为守护中国的一段历史、为成千上万来此参观的观众打工,给历史和仁人志士“做奴隶”。学者吴思认为,《大馆奴》这个书名起得很好。

        坐落于成都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涵盖抗战、地震、民俗、红色年代四大系列共25个博物馆,包括壮士广场、手印广场2个主题广场,藏品总数逾800万件(国家一级文物达329件)。由樊建川口述、李晋西执笔的《大馆奴》一书从他的童年写起,基本讲述了他大半生的经历,而筹建建川博物馆聚落前前后后的往事则是该书重点。口述式文体令该书文本生动、流畅,不止记录了樊建川经历丰富又不乏起伏的人生,也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某种变迁以及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其中的甘苦、数不胜数的馆藏精品来之不易的故事尤为动人。某种意义上,这本樊建川的个人口述回忆也可视为建川博物馆聚落的传记。

        学者秦晖与樊建川相识已久,也曾参观过建川博物馆聚落,对此感慨良多,“建川博物馆不光是展示收藏,他们的解说,包括展品陈列的方式和展馆的建筑形式都体现了某种思想”。为了这项事业,樊建川将后来从事房地产生意所积累的财力和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耗时9年才达到如今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群落规模。收藏家马未都更能理解民间创办博物馆的艰难,他对樊建川的事业相当钦佩,“樊建川的博物馆非常有特点,是事件性的博物馆,他尽可能地把关于某个事件的文物展示在你面前,让你感受到事件的真实。”

        樊建川表示,有生之年还会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希望能建100个博物馆,“我想做一个保持者,一个长久的领先者———做一个无愧一生的大‘馆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