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归与晋人说读书

    马斗全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03 版)

        读书,尤其是社会读书风气,已成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书神败于财神,我似乎也认同流行观点,以为是经济潮冲击所致。而最近偶然了解乐清市有关情况后,我的看法有了改变。

        我因游雁荡山而宿于乐清柳市镇,得知震撼全国的温商传奇,原是从这个镇开始的。则柳市和乐清之富,可想而知。正是这全国商潮最盛之处,让我分明感受到一股清新的读书风,不胜欣喜。这要从三禾文化俱乐部谈起。乐清为文明古县、书香之邦,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不忘历史辉煌的乐清人,因改革开放而致富后,不但决意发扬文化传统,更欲使经济大市亦成文化大市。于是在柳市成立了三禾文化俱乐部。文化只能来自读书,所以俱乐部最主要的形式便是读书会。俱乐部负责人赵乐强、施中旦大概以我和我的几位诗友为读书人,邀我们至三禾读书室座谈,并介绍了俱乐部概况和平时读书情形。俱乐部坚持定期举办读书会,一期一个阅读主题,赠阅或指定书目,读后相互讨论、交流。参加读书会的有当地文化人士、教师、公务员,更有许多企业家。所读所学皆非装饰门面之时髦,而是专注于中华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所谓“为生命的厚度而读书”。因《论语》为儒家经典,还因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是乐清人,他们便先读南氏《论语别裁》和有关文化论著。几年来已读古今名著许多种。不少人切实尝到了读书的甜头,而把读书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俱乐部的其他多种文化活动或项目,也都与读书密切相关,如讲座、笔会、培训、创作和资助人文书籍出版等。他们还协同各文化学术团体开展活动,而有多种长远规划与努力,例如从当地青年中挑选可造之材举办诗词研习班,从高校聘请名教授讲授、指导。赵乐强说,这几十个人里,总能培养出几个像样的诗人吧。这话,让我感动。

        俱乐部系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费主要由来此读书的企业家捐助。一个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自觉担当起当地文化建设重任,在全国已很少见。而将文化落实到读书、以读书促进文化建设,则更是罕见。这与如今许多地方为出政绩造影响、急功近利甚至搞花架子的“文化建设”,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待文化和读书不浮躁、极沉稳的心态,放在老辈文人身上,自属正常,而对处于经济潮中心的乐清人、尤其是那些企业家来说,则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惊喜乃至感叹不已。俱乐部的读书会,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当地的读书风。这样所产生的实际引导效果,显然优于空洞的号召和设立读书日等措施。我觉得,这里逐渐形成的读书风气和文化氛围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

        读书室墙上的“三禾读书”,系南怀瑾先生绝笔,可见老先生对乡人读书之关念。坐读书室,令人欣慰复多感,而想到了山西的情况,于是吟成小诗一首:“一楼掩映绿荫中,清雅宜人卷轴丰。归去好同乡里讲,商潮盛处读书风。”今写此小文,已不只是讲给要建文化强省的山西各界人士,同时还欲说明,将读书风气的衰败归罪于经济潮,显然是不对的,至少欠确当,应该还有深层次的原因。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本可以是进一步形成读书风气的条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