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03日   10 版)

        图为:《佛教神话研究:文本、图像、传说与历史》,王邦维、陈金华、陈明编,中西书局2013年2月第一版,68.00元

        研究佛教中为数众多的神话———它们的形成、流布、传承和影响,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是佛教研究中相当重要的课题。佛教神话研究在欧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今天,中国学者以放眼东亚、南亚文化圈的宏大视角,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努力。

        这是一本论文集。收入书中的19篇论文,从内容上看,包括佛教神话的定义,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图像、各种类型的传说,佛教的历史与世俗社会;从地域上看,则从印度开始,扩大到中亚、中国的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再延伸至日本和朝鲜;从时间跨度上看,覆盖了佛教的早期到中古时代;涉及的语言和文献,包括了古代的梵语、巴利语、和田语、回鹘语,还有现代的汉语、英语和日语。可以说,今日的佛教神话研究,就范围而言,已经比百余年前欧洲学者基本仅限于印度的讨论扩大得多了。

        书中有不少值得推荐的、高质量的论文。例如,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王邦维教授的《譬喻师与佛典中譬喻的运用》一文,就佛教历史上所谓的“譬喻师”这个题目“旧锦翻新样”,提出了譬喻师为何等人、来自何方、在说一切有部之内或之外,以及譬喻师与佛典中譬喻的运用这四个问题,并细考文献,发前人所未发,揭示了譬喻师和佛教的譬喻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曾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来自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段晴教授,在《<造像功德经>所体现的佛教神话模式》一文中,将文本研究与图像研究结合起来,梳理了《造像功德经》汉译本不同版本的形成过程,指出这部佛教经典体现的神话模式,即(1)佛与神的对话,(2)以佛法以道德说教而致胜天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萨尔吉副教授的论文就《青史》记载的享寿五百一十岁的当巴桑杰为研究对象,根据语源学、文本和图像的证据,推论出佛陀波利、菩提达摩在宗教的“建构”中是如何与当巴桑杰的形象互相重叠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