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超级丹”的爱情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03日   16 版)
    2009年,林丹与阿芳牵手在上海新天地逛街

        提要:

        如今29岁的我,庆幸21岁时的林丹有这份勇气、执著和担当。而在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被看好就不被看好,我就是喜欢她。

        爱情保卫战

        爱情很奇妙,让人充满无限的能量。2004年初的瑞士、全英赛我连夺两站冠军,坐稳男子单打世界第一。那时我跟阿芳的感情刚刚开始萌芽,媒体称我们是“神雕侠侣”,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俩相差3岁的年纪。但“神雕侠侣”不好当,我们走得很艰辛,并不被外界看好。面对浇下来的一盆盆冷水,我并不在乎别人看好或看坏。

        虽然我是天秤座,但算不上优柔寡断的人。我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说实话,从开始认识这个自己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欢的女孩,一直到谈朋友,甚至到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我们。包括队里的教练、媒体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阿芳有时也会因为外界的看法而不开心。2004年,我已经是队中的主力了,教练对我们还是多多少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不希望我们表现得太明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看好我们,就随我们去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保护阿芳的冲动和责任,保护自己的女朋友也是守护我们的爱情。我们都还很年轻,那时我还不到21岁。但作为一个男人,我有责任为对方遮风挡雨,做女朋友的“保护伞”。这不是写一封情书或者口头上说说就有用的,一定要有实际行动。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跟阿芳说:“你放心,我会用我的成绩保护好我们的爱情。”这是我当时唯一能做、也必须这么做的事。我们的第一个情人节就是在一种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不放弃对方的心情中度过的。

        这些年来,我也体会到了一些人情冷暖。我看到的中国社会就是这样,你牛x一点,就没人敢说你;或者你拳头大一点,就没人敢欺负你。我必须拿出更好的成绩,我要成为绝对主力,这样教练就不可能还把我当小孩一样训。这就是中国,很现实。

        2004年5月我们在印尼雅加达出战汤尤杯的时候,被媒体抓拍到一张照片,后来被误解成是我在亲吻阿芳。实际情况是,当天的汤杯决赛,前一天已经拿下尤伯杯的女队队友来给我们加油。在我拿下第一分后,我也加入到助威团中。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也很吵,不少队友都拿着助威棒站到了椅子上,阿芳也是其中之一。我记得我很兴奋地转身跟她说:“我们就要一起成为世界冠军了!”因为听不清,阿芳就俯下身来努力听我说,于是被误认为我们是在亲吻。

        不过,因为奥运在即,当时的媒体都还算护着我们,没有在我们的恋情上大做文章,直到我在雅典首轮出局后。输球的那一晚,我彻夜未眠,在北京的阿芳也陪了我一整夜。也正是她的一条条越洋短信,让我撑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一点也不夸张的是,我发短信把手指都摁肿了。因为有时差的关系,其实阿芳比我更辛苦,因为她几乎没怎么睡,第二天就又要起来训练了。

        面对媒体的追问,我们并没有遮遮掩掩。首先,我是一个运动员,我不是艺人,真的不需要那些很虚伪的外衣来包装自己。职业运动员的首要工作是打出好成绩。其次,年轻人谈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些一被媒体问到就连忙否认“没有没有,我们只是朋友”的明星们,不是太假了吗?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在恋爱,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想保护你的另一半,还是自私呢?我觉得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我们常常会被迫在别人的规划下生活。他们会告诉我“你这么做更好”“你找个那样的才好啊,傻瓜”。在中国,更是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样的古训。

        这么多年来,我时常有种感觉,就是周围的人似乎还没学会承认别人的好,也不懂得赞美和祝福别人。相反,越是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越是愿意去同情他。甚至可能是以匪夷所思的大方去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也要分给别人一口吃的。但是一旦看到别人过得比他好,心里就不乐意了。

        无论是爱情、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自己喜欢就好。有的人可以每天喝几千甚至几万元一瓶的红酒,他有这个能力去喝,但这并不代表你和你的朋友喝几块钱一瓶的啤酒,就不比他开心。这只是选择的不同而已。

        有时候,内心的安定和满足远比物质带给你的安全感要来得强烈。在你追求财富、权力的同时,相应地也需要付出得更多,而牺牲掉的是你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最终有一天,你也许得到了很多,但也许会失去得更多。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些人是满足于现状,他们也许是知足常乐。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反而活得自在、快乐。

        年轻人就是要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有一天受伤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也至少是我自己的选择。永远让别人规划你的生活,父母告诉你去英国留学吧,回来再去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或者通过全家的关系让你去做公务员,然而这些可能都不是你想要的。人这一辈子,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的很难得。坚持自己的理想吧,也许会失败,但也不枉这辈子有过一次这么坚持自我、义无反顾地做一件事的经历。生活永远被人安排好了,你不觉得这样很没意思吗?有时候,成功只是因为你多坚持了一下。

        也许我的性格中是带着点“好莱坞式”英雄主义的。迈出了第一步,面对未知时一定是有风险的。也许结局会很惨,但因为年轻,就什么都不怕。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收获的结局比想象中的还要美。

        如今29岁的我,庆幸21岁时的林丹有这份勇气、执著和担当。而在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被看好就不被看好,我就是喜欢她。

        幸福摩天轮,一吻惊天下

        从雅典回来后,我几乎没有休息,就开始了恢复训练。我和阿芳的恋情成了众人皆知的事情,我在面对媒体时也坦白地承认,我们就是要成为像当年丹麦的盖德和马丁一样的金童玉女。

        2004年下半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女单比赛的张宁、周蜜和龚睿娜几个不是在忙自己的私事,就是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坚持。于是,谢杏芳就带着朱琳、卢兰等更年轻的一批师妹出去打公开赛。阿芳抓住了那次机会,连续拿了6站冠军。

        在雅典奥运会之前,谢杏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而且她的球风有特点,外战没怎么输过。但是面对她的三位师姐,整体实力还是没她们强。体能、经验都不如她们,打起来也比较吃亏。2004年的这一轮强势反弹,给了她、也给了我不少信心。我们开始经常一起在男女单决赛中折桂,媒体也总是变着花样起各种新闻标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男单男朋友,女单女朋友》,报道我们俩同时夺冠。

        转眼到了2005年的全英公开赛。伯明翰是我们爱情的见证。正是在2004年的全英赛期间,我们的恋情被第一次“曝光”。那年我打进了决赛,结果我拿到了我第一个全英赛冠军,而她在1/4决赛中负于周蜜。

        再一次一起出征全英赛,天气非常冷。有一天走到体育馆门口,阿芳看到对面的摩天轮,说:“不如等决赛后,我们一起上去吧!”我说:“好啊。”后来,我们再次双双闯进决赛,结果阿芳拿到了她第一个全英赛冠军,而我却输给了队友陈宏。在摩天轮上,阿芳为了安慰我,就提议,只要以后出去比赛看到有摩天轮的话,就一起去坐。我说“好啊”,心里就想着:明年还要一起夺冠,再到摩天轮上去看看。

        难得的是,第二年,我们在伯明翰第一次同时问鼎冠军,成了真正的金牌情侣。2006年1月的英国正值隆冬,即便是周末,街道上也没什么人。可惜的是,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赶飞机,之前的约定没能履行,只能远远地看着摩天轮望而兴叹,成了那次伯明翰之行中唯一的美中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摩天轮就是我们那两年爱情和事业的见证。这之后,我们还去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摩天轮,就在塞纳河边。后来听说伯明翰的那座被拆了,我和阿芳还感叹了好久,觉得好可惜。

        那次全英赛回国后就是2006年的春节。队里难得放假,而我自己也有11年没在家里过年了。阿芳的家人也在广州盼着她早点回家团聚。等我回到龙岩老家,几乎每个人见到我就问:“怎么不带谢杏芳一起回来?”不过这顿团圆饭并没有推迟很久。元宵节这天,阿芳第一次见了我们全家人,大家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只是地点改在了福州———中国羽毛球队的集训地。虽然之前爸、妈、外婆都分别见过阿芳,但能在家里一起过节,感觉还是不一样。

        一年后,我们再次回到伯明翰。2007年的全英赛,成为我和阿芳职业生涯中第10次一起称王封后的赛事。那一次的赛程打破惯例,男单决赛在女单之前率先进行。因为以前总是阿芳在比赛结束后等我,这一次我要给她一个惊喜。在2比0击败队友陈郁卫冕成功后,我就赶快回去作准备。

        女单决赛被安排在压轴登场,这给了我充裕的准备时间。最后,谢杏芳轻松地以2比0取胜皮红艳,两局只让对手得到19分。谢杏芳为中国队完美收场,受到了现场8000多名观众的欢呼和祝贺。这时我已经等候在球员通道。当她走上领奖台时,我捧着一束玫瑰向她走去。即便没有事先彩排,百年全英赛的氛围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追光灯一路伴随着我走到阿芳面前。也许是灯光太刺眼了,阿芳一开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我走近后,她也非常开心。现场响起各种惊呼、尖叫与口哨,我拍拍她,亲了亲她的额头。大概是此前没有人如此大胆过,现在又是一向被认为过于内敛的中国运动员做出来这样的事,所以媒体都挺兴奋地全都拥上来。本来我已经准备退场了,现在阿芳干脆大方地拉住我留下来一起让媒体照相。唯一的遗憾是,那天没能买到鲜花,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找到一束玫瑰。两次在全英赛上双双登顶,是我和阿芳最开心的记忆。

        北京奥运,携手走过

        在羽毛球历史上,只有印尼的羽球伉俪魏仁芳和王莲香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先后问鼎男女单打冠军,成就一段佳话。而我能与谢杏芳一起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是我相信,这对我们彼此既是个激励,同时也是牵绊。在备战的最后两个月里,我们首先要各自忙自己的训练,因为有时男女单的训练时间不一样。慢慢我们就达成了一种默契,只有每天训练结束后才会发短信问一声:你在干吗?完了就忙着看比赛录像去了,每一天都过得很紧张。

        然而,离奥运会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阿芳突然生病了。医生诊断说是带状疱疹,是训练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当时我们两个心里都不踏实,怕影响到对方,就彼此鼓励说,没关系,那就好好治疗吧。那段时间,阿芳的训练已经完全停了下来,每天就是打点滴、休息、看录像。这么过了半个月,奥运会已经非常临近。

        由于天坛公寓距离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交通更方便,而且饮食、训练也更有保障。因为,奥运村虽说设施齐全,但是餐厅毕竟是大锅饭,每天排队取餐要排很久,而且力量房里人也很多,训练无法得到保障,总之种种不便。所以当时队里决定让我、张宁还有女双的杜婧、于洋留守在天坛公寓,其他队员都搬到了奥运村。阿芳本来也想留下来,但队里的意思是,单独住在外面风险也大,最后只好作罢。就这样,我跟阿芳一个住在村外,一个住在村

        里。奥运会前几天,每天比赛结束后,她都要乘40分钟车回到训练局训练。置身于那样的氛围中,本来心情就容易紧张,每天再这样来回折腾,确实容易烦躁。

        那段时间因为赛程被错开,我跟阿芳几乎碰不到面,每天只能通电话。也没聊些什么,只是问“你在干吗?”“哦,吃饭,好吧。”“怎么样?刚打完,那好好放松吧。”说的都是这些,基本上从来不聊比赛。哪怕是这样平常的问候,对我们来说也能安心许多。从恋爱到现在快9年了,我们还是天天都会通电话。我们不仅习惯了对方的问候,而且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阿芳决赛的那天下午,对我们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拐点。那是她的第一届奥运会,也是最后一届。那天决赛后我发出的那条短信,有心疼,有骄傲,也有对我自己第二天决赛的坚定。我是这么写的:你已经打得非常好,尽力了,这就没有遗憾和伤心。我以你为荣!她过了很久才给我回电话。我听得出她哭过,但是她只说了三句话:“我没事。你放心吧。你明天加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阿芳离开赛场的时候,志愿者一直把她送到了门外。除了那枚银牌,她把身边能送的小东西都送给了大家,还和志愿者交换了衣服。她那天是穿着志愿者的T恤回到奥运村的。

        这场球到现在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没错,竞技场上只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可是运动员的价值不是简单地用金牌或银牌来衡量的。四年过去了,你会发现依然还有很多人喜欢谢杏芳,直到现在,人们谈论起这场球的时候都会说:“哎呀,这个小姑娘特别可惜,我们都很想她能赢得这场比赛。”再过很多年后,当人们说起那场令人荡气回肠的决赛时,还会用这样的口气:“3分,只是3分……”

        等了又一个四年,仅仅只输了3分,就使两个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但是第一、第二只是留给了那场比赛,被定格在历史中。如果你的球技、你的球风、你的人格魅力能深入人心,多年后还为人所津津乐道,我觉得这才是一名优秀的选手,甚至是伟大的运动员。只有等事情过去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依然有人因为你这场球的魅力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发现了那个特别用心、特别努力的你,这样的运动员才能被历史记住。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最终收获了三枚金牌,分别是男单、女单和女双。而非常神奇的是,金牌得主恰好就是我们留在天坛公寓的那几个人。

        我爱我家

        “今年春节也是情人节。我是你的恋人,还是家人?”

        “希望我们是一家人!”

        这是我在2010年春节档播出的一个电视广告里的台词。而当2010年走到尾声,我也和谢杏芳在广州登记结婚了。从此,每年的12月13日便成为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国手生涯,我们四处征战,打了无数比赛。每一次当你从领奖台上走下来后,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重新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反反复复那么多年,其实挺累的。2008年以前,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在事业上。但是当我的经历、阅历增加后,我的身份和角色必然也要发生转变。如今,我已快30岁了,我不仅仅是国家队的一名运动员,我也需要有自己的家庭。我一定要有一个角色是属于我家人的。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回去陪他们吃饭,和他们一起聊天,和他们一起生活,甚至一起出去旅行。

        “广州女婿”被叫了很多年后,我一直梦想着要把谢杏芳娶进门。我记得在广州亚运会男单夺冠的那天晚上,阿芳的娘家人、广州的媒体记者们就一直在“逼问”我什么时候向阿芳求婚。当时我只能说:“一路上,从我进国家队到现在,阿芳都一直陪伴着我。从2004年的雅典、2008年的奥运会,一直到今天,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她是最适合我的那个。”这算是向全天下人许下的承诺吧。

        然后我们决定在2010年12月13日这天去领证,之前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求婚过程。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一来恰好有时间,二来日子也好记。而这中间还经历了一段小插曲。因为领结婚证需要部队开具证明,所以我很早以前就给部队打了报告,但是这份证明是有有效期的,我又总是突然有比赛,抽不出时间来,第一次就没有登记成。我当时问,能不能在北京登记啊?结果发现要么就是去我部队的所在地南京,要么就是回福州,或者是阿芳的户口所在地广州,其他地方都不行。于是,我又找到了我们部队的干事。他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我们在搞什么“飞机”:“啊,第一次你们没有登记吗?”我说:“哪有时间啊,你再帮我申请一份吧。”所以亚运会打完后不久,赶在证明的有效时间内,我们在广州登记结婚了。

        那天是周一,我们怕很多人排队,为了能够顺利一点,就事先跟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做了预约。结果,民政局领导非常热心,也来陪着我们一起登记。他们这么热心,我们当然很感谢,但是又觉得挺尴尬的。登记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结果还有领导全程陪同,完了还一起照相。我跟谢杏芳走进民政局大厅,就看到有工作人员在拿手机拍照。当时我就觉得:好吧,就这样吧,拍就拍吧。

        最让我紧张的是两个部分,一个是两个人在同意书上签字。这是很神圣的一刻,跟婚礼的意义还不一样,名字签下去,就代表我们是被法律保护的一对新人了。宣誓倒还好,因为是跟着念。另一个就是照结婚照。因为是两个人坐在一起拍证件照那种非常传统的形式,所以内心还是小小地澎湃了一下。等所有的章盖完,结婚证拿到手以后,那一刻我只觉得:这就结婚了?就算结完婚了吗?那种感觉很奇妙。但是还没等我好好地体会体会,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又一起来跟我们照相,还留我们一起吃饭。所以,以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方式,我们就这样顺利地结为夫妇了。

        多年来,我跟阿芳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媒体的显微镜下,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在面对婚姻的这个神圣的时刻,我们原本想安安静静地享受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时间,结果没两天,我们领证的照片就在微博上流传开了。

        芳芳从原来的女朋友变成现在的妻子后,我的责任当然也会不一样。我不只是要多赚钱,给她更好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会越来越依赖对方。我很喜欢热闹的家庭氛围。现在我最享受的就是训练完回家后,爸、妈、芳芳都在,有时候表妹也会来,一家人一起吃饭。有时候阿芳在北大有课,或者当天要出去工作,北京交通又特别堵,回来就比较晚,我们就会等她一起开饭。有时候我训练结束回家晚了,他们也都会等我。这种家庭生活给我的感觉就特别温馨。

        结束在广州亚组委的工作后,谢杏芳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攻读研究生。这也是她的兴趣所在。平时,她会参与到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的项目中,帮助一些运动员实现退役后的再学习和成功转型。

        现在,阿芳需要更多地和PPT、板砖厚的资料打交道,跟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讨论,一起去北大食堂吃饭,她已经习惯了她的新角色。在家有空的时候,她也在苦学英语,常听她口中念念有词。

        说起学英语,还有个段子。有一年在法国参加超级赛,我们一起去老佛爷百货公司。当时我想买一支控油的洗面奶,结果阿芳看看我,犯难了,说:“这太难了,我只能说明是买洗面奶还是乳液。”她的英语水平还没到能说“保湿”“控油”这个阶段。我当时故意逗她:“那你什么都不会,英语怎么学的啊?那我带你出来干吗?”我那是种激将法。两口子就是得经常“掐”才有意思。

        九年时间来,我所了解的阿芳是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我主动给予,她很少提出什么要求。我和她在一起感觉很放松,几乎没什么烦心事。这也让我把回家当作是每天最愉快的事情。随着婚礼的临近,每当芳芳谈论起婚礼现场布置的色调啊、花卉啊,我能感受到她的那种向往,就像每个普通女孩对于婚礼的向往。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哇,一定要做好,不能搞砸。”这些年参加过不少朋友的婚礼,低调的有,盛大的也有,而真正属于我和阿芳的婚礼,不需要太奢华,最好的装点就是真诚,最真诚的就是最感人的。

        如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让我觉得很踏实。我知道在我身后有一个靠谱的团队。我有时跟他们开玩笑说,我是家里的“首席执行官”,不是那个CEO,而是那个负责执行的,决策则由他们定夺。

        我们家是传统的福建普通家庭,我爸妈也是领工资吃饭的工薪阶层。在我家,爸爸是一家之主,妈妈则会维护好爸爸的权威。而很早以前和阿芳聊起未来的时候,我就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我需要他们,我想和他们一起去弥补以前没有机会经常在一起的遗憾。热闹的家庭氛围让我感觉有生机、温暖、喜庆,那样才像个家。如果就我和芳芳两个人的话,我会觉得太冷清了。而且,我肯定也不会要求她做饭,我自己又不做,那家里就更冷清了。

        不过现在,只要我有空,又恰好在北京,阿芳也会亲自下厨。两个人,一荤一素一汤,挺好。说实话,阿芳做的菜味道挺不错。不过,就是饭烧得总是刚好两碗,想多盛一勺都没有。说真的,我其实不太够吃。另外,我不希望她下厨的原因是,只要她做饭,我就一定是负责洗碗的那个。洗碗累得我腰酸背痛的,比训练还累,后来我就跟她说,你还是别做饭了。

        年龄慢慢大了以后,我更喜欢在家吃饭。周末的时候去朋友家聚会,大家分工协作,洗碗的任务经常就由我包了。偶尔洗个碗倒没什么,只要不是天天洗就行。

        很多朋友还知道,我们家有只名叫“辛巴”的泰迪犬,和“狮子王”里的辛巴一个名字。它的到来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它是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被阿芳带回家的。当时阿芳在广州,我怕她闷,说养只小狗挺好啊。结果是只小泰迪,棕色的,又是公的,我想就叫小辛巴吧。它在1岁以前都跟阿芳待在广州,所以一开始只听得懂粤语,跟它说普通话没反应。我们是一路开车把它带回北京的。现在它也精通两种语言了。这只狗很聪明,很知道人情世故似的。不用说,它首先只认阿芳是它的主人。第二喜欢的呢,本来是我,现在已经变成了我妈。因为我妈管它的吃喝拉撒,所以它跟我妈也很亲。最怕的就是我了,我会打它屁股,因为它老是闯祸。泰迪本来就很活跃。比方说我们都出门了,家里又养了一些植物,它会趁没有人的时候,把花盆里的土都刨出来。又或者,我们把刚看完的照片随手放在茶几上就出去了,等到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全被它咬烂。它就是一刻也闲不住。不过我们从来不会拿绳子拴住它,小狗很可怜的,它爱动就让它跑吧。

        生活就是这样,不在于住上了多大的房子,买了多好的车,或是拥有了什么其他东西。也许通过你的努力拥有了这些以后,你会有一种成就感,但那种成就感并不一定就是幸福感。

        幸福是训练完开车回来,看到爸妈在小区里打球;幸福是一家人一起逗辛巴玩;幸福是抬头看到二楼我家窗口里爸妈正在做饭的身影;幸福是倒时差睡不着,清晨6点下楼去早餐车给家人买油条。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或者一幅幅简单的画面,都会让我莫名地感到幸福。长大以后才发现,最真实的、最简单的、最平常的,就是幸福的。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没房没车没关系,只要依然能陪在爸妈身边,吃他们做的饭,听他们唠家常,幸福就在你身边。

        (本文摘自《直到世界尽头》,林丹著,凤凰出版社2012年出版,定价: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