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以往有关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研究,多各自单独著论,故其所见要在二者思想形态上的差异性,而对玄学与理学的内在关联性重视不够。(而朱汉民认为)魏晋玄学凸显个体价值的身心之学,亦为宋儒解决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玄学、理学的身心之学存在着一种一脉相承、前后发展的“内在理路”。
国学新论
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两大热点领域。学界对玄学和理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有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却鲜少系统的论著。朱汉民教授最近出版的《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下称《玄学与理学》)填补了这项空白。
该书的着眼点,是从思想学术发展内在理路的角度对玄学与理学关系作内在连续性和演成关系的探讨。以人的德性完成和人格学说为中心来展开对玄学与理学关系之“内在理路”的探讨,这是《玄学与理学》一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人格的完成以成就人的生命智慧,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路。儒家讲“学以至圣人之道”,道家讲“有真人然后有真知”,佛家亦讲“转识成智”,而以解脱成佛为其旨归,都表现了这一点。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其核心的问题亦是人的成就及其存在之实现的问题。
该书首章题为《从名士风度到圣贤气象》,开宗明义,提出魏晋名士和宋明儒家的精神境界与人格理想的思想理路这一核心问题来做深入的探讨。玄学家的名士风度和宋明儒的圣贤气象,其精神特质有显著的差异。魏晋名士的风格,往往与不拘礼法、率性纵情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而宋明理学家的圣贤气象则总是体现出一种恪守礼教、兼济天下的人生追求。但是,二者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和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却又有思想和理论上的共同点。魏晋玄学家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人的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一种潇洒飘逸、优游自得、超然脱俗的名士风度。宋明理学家亦特标举“寻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力求成就一种自由自在、恬淡自适,“胸次悠悠,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圣人气象,这显然受到了魏晋风度的影响。理学立足于日用常行的社会伦理关系对魏晋风度进行了改造与继承,在提升精神境界、追求圣贤气象的工夫方面,提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
《玄学与理学》一书认为,玄学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哲学思辨、最有系统义理的学说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概括为一种“身心性命之学”。作者指出,这一“身心性命之学”的哲学系统,乃是一种关乎个体生命实现及其终极存在的学说。《玄学与理学》对这个“身心性命之学”系统的论述,亦皆围绕上述人格的实现及其存在的完成这一中心来展开,并非仅对之作抽象的理论性论说。以往论者,或依西方哲学宇宙论、本体论、伦理学、人生论一类框架系统来轨画有关玄学、理学的哲学论述,所论与玄学理学之旨趣多相乖违;或为免此,而仅对之作“历史世界”一类实证性的论说,与其哲理精神似亦难以相应。《玄学与理学》紧紧围绕人的实现这一核心话题展开对玄学和理学哲理系统的阐述,颇能切中其内在的学术理路和义理精神。可以说,这对未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有着一种开辟新路径的方法论意义。
从玄学与理学思想义理的同源、同构性揭示出二者的内在转变和演成关系,这是《玄学与理学》一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以往有关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研究,多各自单独著论,故其所见要在二者思想形态上的差异性,而对玄学与理学的内在关联性重视不够。《玄学与理学》一书讨论二者的关系,则注重于玄学与理学思想的同一性和内在关联性。本书主要从思想义理的同源性和同构性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揭示玄学与理学思想的内在关系。作者指出,玄学以道家为主兼容儒家,被称为“新道家”;理学则以儒家为主体而兼容道家(亦包括佛学),被称为“新儒家”。先秦儒道学说的会通,构成了二者共同的思想渊源及其思想的共同点。因此,玄学和理学在差异性中能够涵具一种思想义理上的“同构性”。以《玄学与理学》一书对“身心之学”的讨论为例。该书认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使魏晋成为一个个性自我之自觉和凸显的时代,它表现于思想学术层面,构成了魏晋玄学以个体生命价值为本位的身心之学。但是,以儒道会通为基本路径的玄学,并不排拒名教作为社会普遍性价值和天道性命作为个体存在超越性根据的意义。一般批评宋明儒学“以理杀人”者,常把其描述为一种贬抑个体性的意识形态学说。作者有针对性地指出,宋明儒学虽以社会担当和强调超越性的普遍性价值为其显性的特征,但面对佛老的挑战,经过魏晋玄学个体自我的哲学自觉,个体生命的安顿和实现,已必然地成为宋明儒学一个内在的思想主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决定理学必然会取代玄学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但同时,魏晋玄学凸显个体价值的身心之学,亦为宋儒解决个体生命价值实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宋儒的身心之学以身心一体的思想为基础,包涵着个体存在与道德修身双重涵义。由此可见,玄学、理学的身心之学存在着一种一脉相承、前后发展的“内在理路”。
近代以来,学者或以“阳儒阴释”、“以理杀人”为口实,在思想的创造性和价值观念上对宋明儒多有曲解和贬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上全面本质性地把握其义理精神。《玄学与理学》一书对玄学与理学的思想义理同源同构性的深入探讨,揭示出二者之间差异互通的关系及其转型的内在义理基础,这对于全面理解玄学和理学之义理精神,澄清长期以来加于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传统儒学的一些误读和曲解,确有一种解结发覆,去蔽起疾的意义。
《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朱汉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