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杨德昌:台湾社会的手术灯

    蒋占贤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26日   11 版)
    《杨德昌》,[美]约翰·安德森著,侯戈飏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38.00元

        作为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杨德昌是一位善于描绘台湾人精神状态的肖像画师,他颇为西化的世界观令他在台湾文化界独树一帜。

        然而,国内有关杨德昌的专著却寥寥无几,复旦大学出版社译介的美国知名影评人、曾任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的约翰·安德森所著《杨德昌》,填补了这项空白。该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杨德昌和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平、他与电影的渊源及创作特点做了一个回顾;第二部分则通过出品时间先后顺序,全面展现了这位伟大导演的创作历程,对他的作品做了一一解析和评价;第三部分通过整合作者对杨德昌的几次亲身访谈,表现了杨德昌对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心路历程。

        与同是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扛鼎人物侯孝贤相比,同是从台湾这个小岛走向国际的罕有的世界级的大导演,杨德昌与侯孝贤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包括喜欢用客观、静态的镜头,以及对长镜头和非线性叙事的偏爱。但是,侯孝贤的电影多数以农村为背景,讲述的也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故事,人物不说英语,几乎从未离开过台湾。而杨德昌在美国工作和学习多年,电影相对更具有国际意识,习惯从整体世界的视角来观照台湾,作品更多表现的是城市、女性和文化的交融。

        杨德昌努力为台北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画像。台湾社会的多元性文化、薄弱的传统基础、90年代经济繁荣的利诱,构成了杨德昌第一个十年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主题。如《独立时代》以黑色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群不幸福的人,因为某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金钱的原因,与错误的人发展出浪漫的关系。《麻将》同样也专注于台北物欲的、精神空虚的一面,而“城市三部曲”(《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恐怖分子》)则是表现“疏离”主题的作品集锦。

        杨德昌认为,台湾的社会历史始于焦虑,人的苦难通常都是自生的苦难,是贪婪或是冷漠的产物。于是,无论是短片《指望》或是电影史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的电影作品致力于解答台湾人与台湾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揭示了岛内杂烩文化中的生活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在《一一》中,命运不像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更像是个人自我判断和欲望的产物,就像是一个漩涡,身在其中的人要么激流勇进,要么随波逐流。过去和往事之于杨德昌来说都只是序幕,这也正是他成为一位为永恒青春创作的艺术家的原因所在。

        杨德昌始终通过电影人物所遭遇的疏离、孤独、种群等有价值的交流,在探求人本身的命运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争取种族和谐。电影中运用的关键性叙事策略、形式手法、道德视界以及社会政治关怀,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