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期待“咬”后新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19日   08 版)

        近日,从媒体得知,具权威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将开始“咬”茅盾文学奖得主。欣闻这一做法,倍感喜悦,这对喜欢读书和藏书的读者无疑是件好事。

        一般说来,在中国要获茅盾文学奖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作者海量,作品自然海量,如何能真正把好作品从良莠不齐的作品中找出来,放到专家(评委)的面前,这前期工作就是不易的。既然能在出版大国被评为茅盾文学奖,那么作品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否要让读者和专家来咬一咬,去谬斧正,这当是一个观念更新,且更趋科学,更加负责任的做法,应该首肯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因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要涉及到众多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比如像莫言,虽然获诺奖了,但他仅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几百万字作品中不可没有电学、仿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涉及的这些领域中,表述的是否正确、全面,我想一般读者看到时,已经是白纸黑字了(中国人最信这个),也会似是而非一翻而过,编辑把关时,囿于莫言的名气,也许会过于“放心”,如此一道道过关斩将,作品也就全国畅销了。殊不知,这些作品若不请专家、学者咬一咬,真正去伪存真,如此让一些瑕疵流传下去,数百年后,我们的子孙看到了这些存疑的作品,是要怀疑祖先的水平的,当初这样有明显表述异议的作品竟然获得名气很大的茅盾文学奖,那便成了一个历史笑话了。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是指一本书的文学精神。文学对人和社会的感染力,着实无法尺度斗量,但当涉及到文学以外的自然科学类知识,那一定是有标准说法或有据可考的,这无疑表达了《咬文嚼字》杂志的原始初衷。这样敢于挑战权威的做法,是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负责。当然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次敢于“咬”名作,“咬”茅奖作品,给读者和出版者注了一剂“提神针”,这符合人们对优秀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实事求是,经过咬过的作品,读者读了,心里更加踏实,藏之会对子孙负责。同时,《咬文嚼字》的郝铭鉴先生表示只“咬”三个方面:词语的误解误用“知识性差错”和“错别字”,就是这个“知识性差错”是最具难度的活儿。经过咬过的作品,出版者心中的悬念也会荡然,读者亦能真正买到“洁”本。对作家而言更是请来免费会诊的专家,自己作品真正廓清缪误后,那一定会能多睡上几个安稳觉。莫言表示,欢迎,把结果告诉我,以便再版时修改;贾平凹的回答是,谢谢你们的更正。还有阿来、毕飞宇都有很好的表态。

        看来,这些茅盾文学奖得主一个个没把自己当成神人,还很理性而本色,这样的表态,“咬”后新版茅盾文学奖作品,就会顺利与读者见面。是文学的盛事更是广大读书人的幸事也。(江苏省如皋市 沈伯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