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杭州、成都两大赛区历时一个月的比赛,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结果终于揭晓,两大赛区共产生41朵“梅花”,其中一度梅34名,二度梅6名,梅花大奖1名。
作为一名戏迷,对于梅花奖笔者是不陌生的,并且我也非常关心每次评奖后的结果。纵观历次评奖,笔者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在每次获奖名单中我都会看到已经非常熟悉,艺术成就上有一定公论的名字;同时我也会发现很多不太熟悉或比较陌生的后起之秀。而每当看罢名单,我也总会习惯性地感叹两句:“他(她)原来还不是梅花奖的呀;这么年轻就摘得梅花奖啦!”当然,两者都指的是一度梅获得者。
拿本次获奖名单来看吧,话剧名角袁泉和黄梅戏名角孙娟,还有越剧名角王滨梅等都是有相当知名度的了,其艺术成就也已经得到观众们的广泛认同,可以称得上是又“红”又“专”的了。不过,尽管如此,梅花奖的桂冠于他们而言显然是有些姗姗来迟。而这之中与之形成鲜明映照的是,像武汉京剧院刘子微40岁出头便摘得“二度梅”又令我们咂舌,不得不说是后生可畏。
由此,可知梅花奖的获得并不容易。除了资历,也不排除有时运的成分。我这样说倒不是怀疑梅花奖评奖的公正性,更不是对演员们辛勤汗水付出的亵渎。我想说的是获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业界对演员艺术造诣的肯定,也可以说是一定实力的证明。但如果说获奖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登峰造极那显然是有自欺欺人之嫌的。即便是有戏剧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梅花奖”亦不例外。
但是,我们若细心去看看也会发现,在这么多获奖演员中(历届梅花奖获得者统计下来不下数百位吧)现在还有多少活跃在我们的舞台上,还有多少“梅花”在耕耘奉献,在精益求精,另外又有多少“梅花”或固步自封,或流失枯萎了呢;我们也可以看看现今的舞台上,恰是有众多的非“梅花”或无意“梅花”者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为观众们带来美的愉悦,为戏剧艺术的明天在奋力拼搏。
可见,获奖很重要,因为它是一声号角,催促着演员更加勇往直前;另外,获奖有时也可怕,因为它有可能从此熄灭了演员心中奋进的指明灯。但无论怎样,“玩意”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观众看戏看的是你的“玩意”,而不是在意你是拥有了“梅花”,还是“兰花”。(浙江省永嘉县 胡胜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