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生命体验与高原境界

    汪守德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5月22日   11 版)
    《当兵走阿里》,汪瑞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49.00元

        高原上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得很多了,但当读到汪瑞的这本图文并茂的《当兵走阿里》,却依然被其细腻、炽热和真诚的叙述深深地吸引了。在阿里这海拔很高的天界,仿佛演绎着总也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随作者小溪般流淌的文字淙淙而来,撞击我们心扉的是一种浓稠得有些化不开的芬芳诗意和厚重情感,是一种令我们为之仰望的神奇生活和高原境界。

        《当兵走阿里》使我们相信,一个人一旦与高原结缘,就是全身心的付出与奉献,心中的那份牵挂与惦念就被焊牢似的再也割舍不下了。将青春与生命交付给这片大大的高原,意味着要无数次走过高原天路的生死之旅,面对猝不及防的意外与牺牲,承受聚散离合的激动与煎熬。对高原上的军旅人生有了数不尽的体验和咀嚼之后,内心沉积与堆集起丰富的思致,倾吐的欲望也就自然产生了。当作者以一个女军人的独特视角,来回眸、梳理和诉说自己饱经高原风雨洗礼的漫漫征程和生命体验时,则使我们陡生某种朝圣般的心情,随之去领略那高原的壮美与绚丽,征程的遥远与艰险,战友的可爱与忠贞,岁月的斑驳与无情,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高原苍劲雄浑的旋律和女性特有的爽朗柔美的气息,饱含着对阿里这个云朵之上地方的深挚爱恋和无尽回味,其灼人的温度足以将读者阅读时的平常之心加热至沸腾。

        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或许来自一种强烈的对比,即作者作为罹患绒癌的女性,却在海拔5千米以上这种真正的生命禁区,担当起特高海拔区的第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任凭因高原缺氧而使心脏如荡秋千似的折腾,仍以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热情,将天使般的笑容和心灵的抚慰送给那些戍守高原的官兵们。作者情注高原,矢志军旅,踏上的是一条条藏凶伏险、九死一生的道路,跨过的是一个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关口。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战斗与生活环境,那是用生命叩问高原与自然,书写军人的人生轨迹与价值。她因此不再是柔弱的女子,胸襟已变得像海一样深厚宽阔,像高山一样巍峨博大。行走踯躅于天界的作者,刻印在高原官兵眼帘与心中的身影,就是以高原的苍凉粗砺为背景,竟有着如此惊人美丽的天使。

        作者以她敏感细腻的情思,富有感情地观察、记叙与描写了高原上的种种人物、生物和风物,使我们对为天界所特有的生活场景、信息和细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终年高寒缺氧导致官兵身体的变形与疾患,不改的却是默默地奋斗、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特征鲜明的一张张“高原脸”和一只只“高原手”,证明着责任与忠诚早已融入生命与血液;一次次暴雪袭击、山石崩塌等造成的隔绝,使进出阿里官兵备尝行路之难;一回回翻车的惨痛记忆,令原本有着诗意名字的泉水沟,变为让人闻之胆寒的“死人沟”;由于有幼狼的守卫而解决了夜晚如厕的难题,但狼成长后不辞而别悄然回归自然,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高原对果蔬的稀罕与渴望,才有了对绿色的嗜爱与痴迷,才使得酸涩杏子的故事成为一种传奇;一名士官在喀什金长城大酒店订下盛宴却又悄悄离开,所表达的驱遣孤独、渴望欢聚的意绪,令人愀然。十年前牺牲的老兵们被冰封雪裹至今日,却依然一副生动如初的面容;波林边防连有一个为连队拉水干活的功勋老黑牛的墓地,喀拉昆仑山口用兽骨堆成的界桩,以及在天堂里向上游弋、攀跃的顽强“神鱼”。这些都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汲取、又用心用情写下的故事,作者意在告诉读者,高原上的生活既奇特又多彩,这些边关军人既平凡又伟大,正是由于有一代代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的戍守,才有了祖国边疆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安宁。

        汪瑞在行文时常提及的对于亲情的描写亦尤为动人。充盈在作者心中的是满腔深沉而又歉疚的爱,她的对丈夫、对儿子的爱,又都是与对肩上职责的坚守和对军旅生涯的执着融在一起的,当作者信笔写来时,竟给人以荡气回肠、包容天地之感。这种有时如丝丝缕缕,有时则如江河奔腾的意绪,又都灌注和体现在一次次归期无定的离别与冀盼之中。红色旅行箱则是个极具标志性、最令人动情的道具与符号,红色既是高原最醒目的颜色,又反映出女性爱美的天性与热烈的性格,但作为母亲的汪瑞准备旅行箱的时刻,对于儿子来说则意味着妈妈又将远行,这种本属母子间的寻常告别,却因聚少离多而每每有重若千钧、撕心裂肺的力量。而让六岁的儿子独自留在千里之外的家中,任其自己到饭堂吃饭,并在夜晚开亮家里全部灯光以使小小的心里不那么害怕,也都有令人不能自已之处。而作者每与丈夫出行总默契地分乘车辆以免不测的发生,那种不言自明的内心更让人禁不住为之动容。这类细节的描写与情感的诉说,正是对卫国军人真实生活的生动写照,折射出了作者感情的炽热、性格的坚韧与境界的开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