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蒋子龙:工业题材已远去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5月08日   05 版)

        5月3日,作家蒋子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这位在工厂待过25年的作家,曾经写出《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厂长秘书的日记》等一系列佳作。几十年过去,他所在的天津重型机器厂已经不复存在。在他看来,当年所谓的工业题材的小说,也像“天津重机”一样淡出公众视野。

        离开工厂后,蒋子龙渐渐变成了只是“关心工业”的人。在他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里,工业也只是略微涉及。可是,蒋子龙说:“工业是我骨子里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他最想了解、最先关注的是工人和工业。每年,他都要下几次工厂,有时候是他熟悉的机械行业,有时候是完全陌生的电子软件设计行业,更多的时候,他走进工人们中间,和工人聊天。可是他悲哀地发现,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有限。“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少,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当年他当铁匠,每次打铁出一身大汗,看到产品合格,中规中矩,他会非常高兴。那种劳动的快乐,在今天的工人身上还存在吗?

        蒋子龙所在的小区附近建公园,看到有工人在焊不锈钢管,一种亲近感让蒋子龙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他一看大失所望:好的焊点像鱼鳞,像花纹,可是眼下这工人的焊缝像鸡屎。蒋子龙问:“你是几级工?”回答说是五级工。蒋子龙说:“你要是五级工,我就是十五级工了。”

        国外是怎样的情况呢?在美国,蒋子龙碰到有工人往墙上打眼,立即驻足观看:钻头上套塑料袋,工人一手托着钻头,一手拿着簸箕。钻头打入墙时的粉末掉进袋子里,落在外面的用簸箕接着,散在地上马上清理干净,活干得既快又漂亮。“这就叫手艺道。”蒋子龙说,现在这样的手艺道,越来越少了。我们只有粗放的工业,像农村脱大坯一样是粗糙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去年看报道,说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发动机刚刚起步,那真正自己制造的中国飞机的“心脏”什么时候能够安上?现在支撑中国经济的、列入世界经济百强的企业是中石化、中石油、……真正的基础工业,像机械制造、纺织业,那些宝贝还留下多少?我们的核心工业技术丧失了,工人队伍丧失了。一次他到海参崴,看到俄罗斯人在建造一个跨国大桥。蒋子龙得知他们曾向中国贷款建桥,便问他们:“为什么不请中国人建桥?”他们说,中国人建的桥不牢靠。建的快,坏的也快。蒋子龙听了,悲从中来。

        机器可以买国外的,但是技术不能买。“现在一切的核心似乎只有GDP,”蒋子龙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工业化的过程太潦草了,缺乏核心工业,核心技术完全轻而易举由国外购买代替了。好的工业工人凤毛麟角,原来一个强大的技术队伍都涣散了,而且没有再培养。他特别希望像农村调查一样,搞一次工业调查,多跑几个像造船厂、机床厂这样有代表性的行业,对中国目前的工业现状做出准确的判断。

        “以我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现象和部分调查,到处都是粗制滥造。”蒋子龙说,就目前的多数状况,他对中国工业题材的创作不太乐观。不过,他去过太原重型机器厂参观之后非常激动。他对太原重机厂总经理说,他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脊梁。

        蒋子龙说,自己还要写一部关注工业的作品,就写天津工业最好的时候。他希望用作品证明工业振兴的源头和力量。(本报记者 舒晋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