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大教育文学”的巅峰之作

    秦之 镇泽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3月20日   08 版)
    《教育大乾坤》,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54.00元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翻开东缨厚厚的《教育大乾坤》一书,笔者的眼前便闪过了林则徐诗中的这番图景。书中的思潮涌动如同沧海,浩浩四十几万字“浪潮”涌向绚丽的天边。而屹于历史现实的高峰之上,则是作者心鹜的“八极”与神游的“万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曾感慨于人类生命的短促,知识的界限,但笔者却在《教大乾坤》一书中,看到了教育思想与文学艺术达到的一个极致。

        此部《教育大乾坤》著作,是作者“大教育文学三部曲”之二。“三部曲”的第一部《教育大境界》已经在2007年出版,在国内教育界中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前教育部副部长柳斌、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等教育前辈撰写了热情洋溢的评论文章,当前,此书正在进行第三次再版。

        在这系列书名之中,不断突出的“大”字,并不跟风国内某些夸张、泛滥的标题,而是作者要说明,中国教育问题非大视界、大眼光,不能看透教育的使命;中国当代教育的提升必须放在中国发展的总纲目中解决,中国教育人士只有以超越教育本身的大胸怀、大奉献,才能无愧于时代。

        而大教育文学,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国内教育文学界独树一帜的风格。作者在1992年写作出《泛舟诲海》一书之时,便在国内耳目一新地确立了大教育文学的风格。随后陆续出版的《圣园之魂》、《播种辉煌》、《教育大境界》等书中,不断融合着古今中外教育、文学中的种种精华,萃取着时代精神,不断拓展这种风格。

        相对于常见的文学,作者的文字中有着更多的理性、更深入的思考、凝炼了数十年的冷静观察、浸透着古今中外教坛的思考;

        相对于许多人的教育学,作者的文字有着更多的灵动、更多的激情、更深刻的震撼力,迸发着感染人心的灵魂力量;

        相对于一般性的教育文学,作者的文字融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纪实文学等文风于一体,只为了能更加直指人心,让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深入到感动、深思、激情、顿悟之境;他的文章穿梭于哲学、社会学、人才学、心理学、历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而融会贯通于一体,成就教育人修身、养德、全人、成家之道。

        如果把《泛舟诲海》意味着作者“大教育文学”的诞生,在漫长的20年,作者东缨的“大教育文学”经过了几番洗礼,几番升华。

        他走访了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治学、演讲,在调研、发现与演说中砥砺着思想的锋芒,在锋芒中抵达教育思想的崭新境界;

        他调研了国内千余家名校、特色校、民族学校、边疆学校、贫困学校,在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们的不断交谈中解读中国教育的多元,在多元中摸索教育的真谛;

        他与全国上百名教育名家进行切蹉、交谈,在合而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寻找契合点,在契合点中伸入到教育矛盾的最深层次;

        他读取了中外上百位教育大师的思想,在与“古人为友”的沉潜中寻求思维的发展,寻找着教育的规律,在规律中反观中国现当代教育的各类情境。

        “教育三部曲”的三部书籍,是透析中国教育现状,体察教育一线的经验,然后寻找教育的普遍规则的经典之作。

        《泛舟诲海》描绘出教师们超凡入圣的师道,《圣园之魂》在寻找一个学校成为特色名校的悟境,《播种辉煌》则为中国教育管理者们勾勒出中国教育纲举目张的蓝图。

        “大教育文学三部曲””又更上一个层次,更深入理论本体,探索内在理路,和更为幽深的教育规律,再反诸中国教育的自身。

        一进一出,代表着作者思想的沉淀与升华。

        在作者对教育文学的追求中,作者不断能领略中国教育新的气象,捕捉中国教育新的起点,转而翻新出更为贴近教育一线的教育体系。在这二十余载岁月里,作者对教育的根本思想没有变,他不断攻读的中外教育精华,始终是他教育思想中的最高境界。

        变与不变,成就了作者教育的乾坤之道。

        作者把一生思维的精妙之处发挥出来,集中上文所述的天时地利人和,再经过五年夜以继日的写作,鼓之以厚积薄发,润之以妙手偶得,抛之以呕心沥血,求之以反复增删,终于成就了这部《教育大乾坤》的宏篇巨著。

        《教育大乾坤》的出版恰逢其时,而作者始终直面着这个新旧交替、多元并出、问题尖锐、考验重重的时代。

        无可否认,当今的中国教育,处于最尴尬、最微妙的时代。教育的使命,千丝万缕地连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教育,让教育总像被牵线的木偶而很难自主;教育的历史性任务、现实性考量如同激流一样不断涌来,使教育工作者分身乏术;国人日益暴涨的诉求拉拽着教育,使教育工作者感到越办问题越多,越改抱怨越多;教育的改革,既要基本的思想改变,又要方法上的飞跃,总让人手忙脚乱、力不从心;教育的传承,既要深入传统又要连通欧美,每每让人上下求索中茫然。

        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着空前的质疑,甚至让教育工作者自己也心旌荡漾;我们的社会价值如此多元,甚至让教育工作者自己也难以选择;我们的教育思想理念被现代商品社会低估,甚至教育工作者自己也产生了自卑;我们的教育在“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中冲出一条血路,各种问题却总是让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育大乾坤》一书直面这些困惑,游刃有余于种种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作品既有对教育现状的针砭,更有对教育现状中积极因素的发掘;既全面地检讨中国教育,又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寻找教育别开生面的契机;既全面检索了中外教育思想,更在这庞大多维的体系中整理出具体的应用之道。

        从作者的大历史观来看,中国教育要在几十年,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进程,如同完成走兽成为飞禽一样巨大的嬗变。拉大历史的视角我们会发现,我们这代人,被压缩在世界先进教育与落后的教育现状之间。西方走入近现代教育之门,已充分发展了四五百年的历史,我们的近现代教育一百多年前才蹒跚起步,诸多历史性、时间性的教育主题,压缩成为空间中、现实中的教育矛盾。

        从作者的大教育眼光来看,中国如此多的矛盾与困惑背后,是一个更加清晰分明的教育新视野、大视野——“危”与“机”总是相生相伴,毁灭与重生往往相携并出,沉沦总是与崛起擦肩而过,混乱与大统有时会模糊不清。照比法国作家雨果那句著名的比喻,教育现状就是你眼前的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