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年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后,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因此有些说法不能、也不必当真。但是,在我看来,莫言获奖对文学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它终于了却了我们挥之难去的诺奖情结,使我们终于找到了与世界文学对话、对接的欣然感觉;其次,西方强势文学国家会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认识中国文学,终结冷战思维对中国文学的偏见;第三,在文学阅读日益跌落的当下,文学——尤其是小说,再次被读者关注,再次燃起阅读小说的热情——哪怕是短暂的热情对文学而言都将是幸事。至于莫言获奖,是否真的实现了我们文化自信心或文学尊严感的建立,则另当别论。2012年的中篇小说,仍是这个时代文学的高端成就。它在延续过去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提供了我们不曾经验的题材、情绪、人物和场景。由此我可以自信地说,文学——没有、也不可能死亡。它“小众化”的时代已然来临,但它固有的魅力和意义依然如故。
(详见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