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年之初,鲍鹏山推出了新作《孔子传》。
《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这本《孔子传》的特点在于:
篇幅精当:简明扼要,风格平实,对孔子生平的叙述,抓大放小,重点突出,不枝不蔓,不以无聊无用的琐碎知识空耗读者时间和精力。
内容博约,故事生动:篇幅虽短小,内涵却广博,且立于学术根底之上, “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却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文气充沛,读来一气呵成。
重思想价值:20世纪,孔子遭遇过两场大批判和大否定:第一次在20世纪初的“打倒孔家店”;第二次在70年代初的“批林批孔”。其实直到现在,争论与否定还在继续。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为什么缺少民主、自由和科学?这些都可归罪于孔子。似乎,中国文化中,一切的不幸,一切的失败,最终都归结到孔子那里。孔子似乎成了我们归功与归罪的最后对象。
鲍鹏山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思想史尤其先秦诸子研究,尤怀独见之明,曾以“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两个系列,闻名于“百家讲坛”。在这本书中,作者淬炼多年研究诸子心得,为读者通俗地梳理了孔子一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生际遇,夹叙夹议,发掘其思想的深度,澄清近百年来对孔子无数的“曲解”和“误解”,阐发孔子思想之于现代意义:与其误会,不如重读。
为丰富内容,让读者能更好地直观了解孔子的生平故事,加大信息量和文化内涵,经中国孔子基金会独家授权,在这本《孔子传》中,采用插页连载的形式,第一次刊载了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创作于1444年的这册孔子圣迹图卷,长达2250厘米,主要根据司马迁《史记》等记载,绘孔子事共22幅。它比原本国内认为的最早的孔子圣迹图,还早了53年,是在海外最新发现、购回的,可以说,它是中国、韩国、日本此后流传的《孔子圣迹图》的母本,十分珍贵。图中叙事,均在书中有相应段落叙述。为给读者增加读书和收藏乐趣,每书随机附赠张楷孔子圣迹图内容藏书票一枚。全套藏书票共五枚,其中一枚“孔子学琴于师襄”图未收入本书。可谓孤品。
孔子是圣人?是凡人?是痴人?还是罪人?与其继续误会下去,不如重读孔子。读孔子,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吴晓)
《孔子传》,鲍鹏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