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1月02日 星期三

    徐坤在“2012·北京文艺论坛”上表示,莫言获诺奖

    代表乡土中国文学的终结和城市化文学的兴起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02日   02 版)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把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推向了被世界关注的顶峰,也实现了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欢天喜地后,人们开始反思,莫言的获奖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中国作家该怎么写?这是得知莫言获奖后我一直想的问题。”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2012·北京文艺论坛”在北京举办,作家徐坤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徐坤认为,莫言的获奖代表了乡土中国文学的终结和城市化文学的兴起。“我记得孟繁华教授在近几年写过一篇《50后作家的终结》,没想到是莫言在今年10月份便以这样的方式终结了‘50后’的一代人的写作,也终结了乡土中国文学的写作。”莫言以他的才华几乎把乡土中国的各种想象、各种技能、各种魔幻的真实现实写尽,这使得中国很多从事乡土文学写作的作家“可望而不可及”。从诺贝尔授奖词当中也可以看出,整个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还是集中在乡土中国而不是城市中国,城市相对是不在他们视野之内的。

        “大家可以注意到,在竞争诺贝尔文学奖时,最后的两个候选人一是莫言、一是日本的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是写日本的城市文学的,从《挪威的森林》到《1Q84》。再往前推,更前面的两个得奖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写的都是城市。对日本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一个审美的文学态势,而关注中国就是认定你是一个乡土中国。”徐坤认为,莫言写的《讲故事的人》,流露出来的对母亲苦难的倾诉和对母亲的真爱悲悯,为中国的乡土历史画了一个圆满句号。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我尤其关心在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学该往何处去。”徐坤表示,在当今形势下,日益发展强大的中国已经在西方的整个话语体系当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光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受他们瞩目,中国的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同样受西方的瞩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