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在香港一次演讲,说,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因为饥饿。听此话,便想起我的童年来,亦是一个饥饿的童年。
想来,饥饿定然会诱发关于食物的联想,食物的味道、模样以及更为细节的想象,都是最为基本的文学训练。
翻开作家虹影的《当世界变成辣椒》,就知道了,一个作家,感觉必须是打开的,才会对尘世中的味道、声响以及意义有更为深远的理解,也才能写出让人动容的文字。
其实,文字何尝不是一种食物呢?
虹影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饥饿的女儿》,便写尽了她个体的哀伤。那些文字如同虹影种植的庄稼,酿出的酒,不仅营养了阅读者,甚至还陶醉了不少读者。
张爱玲说过,要想打通男人的内心,先要打通男人的胃。而虹影却说,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写好。是的,这是虹影最新的作品《当世界变成辣椒》的一篇文章。
这不是虹影唯一写美食的书,虹影喜欢做饭,她的文字,沾到食物时,都会有经典的句子出来,比如:“老有人问我,怎么你的皮肤那么好?用了什么特殊的化妆品?我说只要吃好睡足就行了。这是最好的一种美容方式。”
虹影觉得菜蔬或食物是一种心情,如果心情不好,做出来的菜味道便不会好。她描述时夸张了些,说:“你如果哭的时候做这个糕点,别人吃后,就想自杀、想哭什么的。”
她喜欢做菜时的感觉,她觉得写作也是烹饪人生的一种方式,而在厨房里,将准备好的原料放在锅里,和写作同理,都是制作出一道有味道的菜肴。唯一不同的是,食用的方式不同,一种是印刷出来,成为精神的食物,一种是端上桌子,成为客人品评的食物。
她在《做温柔的厨娘》里极尽地描述了她对做菜的细致感受:“我喜欢做菜的那种感觉,像爱一个人时一样,那种难舍难分,缠绵甜蜜,有时又充满失望和郁闷。为一个自己所喜欢的人做菜,我会做她/他从来没有吃过的。如果一般喜欢你,我就一般地做。如果不喜欢你,我就不会为你做。”
好玩的是,这本美食书却并不教人如何做菜,连菜谱也没有,更别说独家的秘方了。因为虹影本人做菜的时候,也并不喜欢菜谱。她有自己做菜的原则,一二三四,很长的文字。最打动我的,是她对盐的理解。她写道:“盐是做菜的根本,能让菜千变万化。我最喜欢的是海盐细粒,不是海盐粗粒,也不是岩盐,也不是其他的盐。”每看到此处,就想,虹影兄真适合在海边的城市居住,那里必是海盐无疑了。
不独对盐,她对糖和醋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心得。有哪个人会给超市打电话订一箱醋来喝呢,虹影便这样做了。
她自己也承认,是一个爱吃醋的女人。当然,女人,哪有不爱吃醋的呢。
看虹影的文字,常常会发现,一个作家的童年的口味会影响自己的一生,辣椒自然是虹影的成长底料。《当世界变成辣椒》,当虹影写起自己与美食的故事,那么,她自己便生动起来。这本书里,除了她对食物的感情,更有她在世界各地行走时的美食故事。
这是一本性感的书,读了它,会饥饿。